只有维摩可共庵,玉梅花下九逢三。
香分斐几龙涎烬,静伴疏帘麈尾谈。
应为凌波偏影瘦,却当晴雪觉春酣。
幽芳风格凭何似,龙女参禅未证男。
诗句输出:
祗有维摩可共庵,
玉梅花下九逢三。
译文输出:
只有维摩诘可以与庵同住,在玉梅树下,九次相逢于三月。
注释:
- 祗(zī)有:只有。
- 维摩诘:佛教传说中毗耶离城阿那律寺的长老,以智慧著称。
- 可共庵:可以一同住在庵里。
- 玉梅花:指的是玉梅树的花朵,常用来比喻清雅高洁的人。
- 九逢三:指与某人相遇的次数。
- 斐几龙涎烬:形容香气扑鼻,犹如龙涎香燃烧时产生的烟。
- 疏帘麈尾谈:指在闲适的环境中谈话。
- 凌波偏影瘦:形容女子身姿轻盈,如水中月影般瘦弱。
- 晴雪觉春酣:形容春天到来时,阳光下的白雪显得格外耀眼,仿佛感受到了春日的暖意。
- 幽芳风格凭何似:指某种风格或特点难以比拟。
- 龙女参禅未证男:指修行者仍未达到男性的境界。
赏析:
此诗描绘了维摩诘居士与庵共同生活的场景,以及他在玉梅树下与众人相会的情景。诗中的“祗有维摩可共庵”表达了诗人对维摩诘这位智者的敬仰之情,而“玉梅花下九逢三”则描绘了他频繁出现的生动画面。接下来,“香分斐几龙涎烬”和“静伴疏帘麈尾谈”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他与众生相处的和谐景象,而“应为淩波偏影瘦”和“却当晴雪觉春酣”则分别传达了他对自身修行状态的感悟和对春天到来的喜悦。最后一句“幽芳风格凭何似,龙女参禅未证男”,则是诗人对维摩诘所追求的境界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他尚未证悟佛道的同情和理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又传达了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