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庭训修齐传;淑女家传道德经。

【赏析】:

王李婚联是一首七言对句,由“文孙庭训修齐传”、“淑女家传道德经”两句组成。这两句话,不仅形式上对称工整,而且内容上也富有深意。

首句的“文孙庭训”,指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猷;次句的“淑女”,则指西晋著名女文学家左思的女儿才女左芬。“文孙”与“淑女”都是古代名门望族子弟的美称,用“文孙”指王献之,用“淑女”指左芬,显得十分典雅、高贵,也显示了两家世代交好。

“修齐治平”出自《论语·里仁》。孔子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宪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也是封建士大夫的人生目标。“修齐治平”四个字,概括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观念之一。而王李两家又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大族,所以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是对王氏父子和左氏女子的赞美,但实际上却暗寓着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评。

末句的“道德经”,是指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共有五千余字,分为道、德、言三篇。其中,“道”(即自然之道)是全书的主题,是一切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本原因,它既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本源,又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因此,“道德经”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李婚联中的“道德经”四字,既表现了王氏父子崇尚道德、追求理想人格的精神追求,又体现了左氏女子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坚定意志和高尚情操。这种精神追求和高尚情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