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负继室贤声,知训秉慈帷,抚孤永息芦花变;
外婆赴瑶池仙会,幸欢承舅氏,有子长依萱草阴。
【注释】
阿母:指外祖母。继室:续娶的妻子。贤声:美德的声誉。慈帷:慈爱的小帐,比喻母亲的爱护。抚孤:抚养孤儿。永息:永久停止。芦花:即芦苇的花,这里指代水边。变:转变,这里指变化。幸欢:幸运地得到欢心。承舅氏:承蒙舅舅的庇护。有子:有儿子。长依:长久依赖。萱草:一种忘忧的草,常绿植物,古人常用它的花来寄托母亲对儿女的思念之情。阴:荫,庇荫。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写外祖母的美德和贤德以及她对子女的关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
“阿母负继室贤声,知训秉慈帷”两句,写外祖母的美德和贤德。“阿母”是对外祖母的尊称,“继室”是对外祖母的后室,“继室贤声”即指后室(即外祖母)的美德和贤德。“知训”是对外祖母的赞颂,“秉慈帷”是指外祖母的胸怀宽大如慈母的小帐一样。这两句诗赞美了外祖母的美德和贤德,并点出了外祖母对子女的关爱之情。
“抚孤永息芦花变;外婆赴瑶池仙会”两句,写外祖母抚养孤儿的情景及外祖母去赴瑶池仙会的事。“抚孤”是对外祖母的赞颂,“永息芦花变”则写出了外祖母抚养孤儿时的美好形象。“赴瑶池仙会”,是说外祖母为了能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不惜远赴瑶池仙会。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外祖母的美德和贤德,也表达了外祖母对子女的深深关爱之情。
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外祖母的美德和贤德以及她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