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义军守陴哭。
城中天子亦食粥。
谁欤守者索都督。
长安城阙生蒿莱。
长安城门不肯开。
车骑来,万户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先指出此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再分析诗句的含义以及诗人的情感,然后结合全诗的主题思想进行赏析。最后指出作者通过描写这一事件表达了什么情感或抒发了什么样的主题。本题中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
首先看第一联“一千义军守陴哭。城中天子亦食粥”,这一句的意思是:一千名士兵坚守城墙而哭泣。城中的皇帝也吃稀粥。“一千义军”是虚指,暗讽唐宣宗的“官军”。
第二联“谁欤守者索都督,长安城阙生蒿莱”。“谁欤守者”即谁在守护着这座城池,“索都督”就是请求任命一位有才能的人来守卫长安。“长安城阙生蒿莱”意思是京城里荒凉萧瑟,草木丛生。
第三联“长安城门不肯开,车骑来,万户送”。“长安城门不肯开”是说长安城的大门紧闭,不愿意接纳唐宣宗的车驾和随行人员。“车骑”指唐宣宗,“万户”是唐宣宗的车骑队所到之处所受的封赏。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唐宣宗的尊贵地位。
第四联“谁为君王守四方?却顾望京西太白,天长地久,天地共长久。”这句的意思是:谁是君王能够保卫四方呢?回头看看京中的太白山,多么高远、辽阔啊!“太白”是秦岭的主峰,这里用来比喻唐宣宗,意指唐宣宗虽贵为天子却无法保护国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
最后再看第五六联,这两句诗大意为:为什么让守城的将士请求任命一位有才干的人来防守长安呢?长安城空寂无人,只有那茂盛的蒿草在生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讽刺之情。
【答案】
译文:一千名士兵坚守城墙而哭泣。城中的皇帝也吃稀粥。谁在守护着这座城池,请求任命一位有才能的人来守卫长安。长安城
门紧闭不开,车骑来了,万户的赏赐都送到了。是谁在为君王保卫四方?却回头看看那京中的太白山,多么高远啊!
注释:留降款:唐僖宗即位后,曾向田令孜下拜谢罪。这时田令孜已死多年,但僖宗仍称他为“降款”。这是僖宗对
此事的一种感慨。
赏析:
这首诗写于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正月至三月间,当时田令孜专权,僖宗对他既畏又恨,于是写了这首诗来讽刺。
开头“一千义军守陴哭”,意思是说一千名士兵守卫着城上的垛口而痛哭。“一千义军”是虚指,暗讽唐宣宗的“官军”。
“长安城阙生蒿莱”,意思说京城里荒废荒凉,草木丛生。“长安城阙”指的是长安城,“生蒿莱”是指长满了野草。
接着写唐宣宗的无奈与悲凉。“长安城门不肯开”,意思是长安城的大门紧闭不开。“车骑来”,意思是唐宣宗的车驾来了。“万户”
,是唐宣宗的车骑队所到之处所受的封赏。“长安城门不肯开”是说长安城的大门紧闭不开,不愿意接纳唐宣宗的车驾和随行人员;“车骑来”则是指唐宣宗的车驾到了,而唐宣宗的随从们却并没有受到迎接。这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唐宣宗的尊贵地位。“却顾望京西太白”,意思是回头看看京中的太白山,多么高远、辽阔啊!“太白”是秦岭的主峰,这里用来比喻唐宣宗,意指唐宣宗虽贵为天子却无法保护国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
最后写自己的处境。“谁为君王守四方?”意思是:谁是君王能够保卫四方呢?“却顾望京西太白”,是说回头看看京中的太白山,多么高远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担忧之情。
全诗用典贴切,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