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日,日日可读书。
晴日客苦多,不若雨断途。
堂东堂西檐漏彻,堂里读书盈一尺。
朝研群经草诸子,其外六时皆读史。
先生用目不用耳,一目惊看十行驶。
客来百唤百不应,静里目光时透纸。
惊雷扫户雨泻盆,何法可使先生闻。
先生此时只闭门,但怪昏黑无朝暾。
我今用耳不用目,目力虽衰尚耽读。
买山何不与君邻,君日读书吾耳熟。
蒋上舍徵蔚雨窗读史图三百六十日,日日可读书。
晴日客苦多,不若雨断途。
堂东堂西檐漏彻,堂里读书盈一尺。
朝研群经草诸子,其外六时皆读史。
先生用目不用耳,一目惊看十行驶。
客来百唤百不应,静里目光时透纸。
惊雷扫户雨泻盆,何法可使先生闻。
先生此时只闭门,但怪昏黑无朝暾。
我今用耳不用目,目力虽衰尚耽读。
买山何不与君邻,君日读书吾耳熟。
诗句释义
- 三百六十日,日日可读书。:每天有360天,每天都可以读书。
- 晴日客苦多,不若雨断途。:晴天客人众多,不如下着雨的路途。
- 堂东堂西檐漏彻,堂里读书盈一尺。:堂东堂西的屋檐滴水,在屋里读书,满屋都是水珠。
- 朝研群经草诸子,其外六时皆读史。:早晨研究各种经典书籍,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除了阅读史书外,还学习其他历史知识。
- 先生用目不用耳,一目惊看十行驶。:老师用眼睛而不是耳朵来教学,学生看到一个字就能认出整句话的意思。
- 客来百唤百不应,静里目光时透纸。:客人来了一百次叫唤也不应声,只有在安静的时候,目光才能透过书页看到文字。
- 惊雷扫户雨泻盆,何法可使先生闻。:雷声大作,大雨倾盆,怎么也无法让老师听到外界的声音。
- 先生此时只闭门,但怪昏黑无朝暾。:老师说他此刻只关起门来学习,但奇怪的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升起了。
- 我今用耳不用目,目力虽衰尚耽读。:我现在只能用耳朵听别人讲,即使眼睛不好使了,我还是喜欢读书。
- 买山何不与君邻?:为什么不买一座山放在你的旁边呢?
- 君日读书吾耳熟。:你每天读书,我听得多了,自然也熟悉了。
译文
- 每日都有360天,天天都可以读书。
- 晴天客人很多,下着雨的路程更加难走。
- 在堂东和堂西,雨水滴落,屋内充满水珠。
- 早上研究各种经典书籍,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除了阅读史书外,还学习其他历史知识。
- 老师用眼睛而不是耳朵来教学,学生看到一个字就能认出整句话的意思。
- 客人来了一百次叫唤也不应声,只有在安静的时候,目光才能透过书页看到文字。
- 雷声大作,大雨倾盆,怎么也无法让老师听到外界的声音。
- 老师说他此刻只关起门来学习,但奇怪的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太阳升起了。
- 我现在已经只能通过听觉来了解事情,即使视力不好,我也非常喜欢读书。
- 为什么不买一座山放在你的旁边呢?
- 你每天读书,我听得多了,自然也熟悉了。
赏析
这首《蒋上舍徵蔚雨窗读史图》是一首描述读书场景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及其独特视角。通过对天气、环境、人物动作等细节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充满智慧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