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记诵佳,不必炫文采。
宁知华与实,两两实相待。
生为行秘书,一死究何在。
何如能涉笔,自命可千载。

【注释】

①《毛诗序》曰:“《大雅》言文王之德,其言至矣,故传曰:‘其言不显,则周道如晦。’”

②《汉书·艺文志》曰:“六艺经传总百氏之学。”颜师古注:“经,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五经也。传,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③“四部”,指四库全书。

④“三长”,即《尚书》《周易》《毛诗》。

⑤“六经”,指《易》《书》《诗》《礼》《乐》《春秋》。

⑥晋代陆机曾作《文赋》,称文章有八体,这里借以自谦。

⑦《庄子·天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人怜之,于是乃始天于孝成王侧,亦余一言。

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闲居无事,可与俱临禁直郎官属,为上林池。”

⑩《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⑪《汉书·扬雄传》: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以致其情,穷极物态,略赶风云,郁然纡余,谓之为文。

⑫《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九家杂说,儒墨最急,各家不失”。

⑬《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黄帝老子;亦著于庄列。”

⑭《论语·先进》:“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晏平仲善与人交。”

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系辞焉,述卜筮之道。

⑯汉刘向《新序》卷十三:《孔子家语》云:“孔子少而好学,不耻下问。”

⑰宋苏轼《答秦太虚书》:某尝闻之先正:古人之学,非特求识而已。

⑱唐韩愈《原道》:圣人之道,仁义存焉。

⑲《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系辞焉,述卜筮之道。

⑳《汉书·艺文志》:“六艺经传总百家之言。”

㉑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一:“世有奇才,犹精金美玉,在下沉沦。”

㉒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㉓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㉔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㉕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之一:“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㉖晋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㉗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㉘唐白居易《寄韬光禅师》:“月色冷清玉漏迟,帘栊尽日卷轻帷。先生相对坐终日,熟读《周易》三百篇。”

㉙唐李白《秋浦歌》之十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㉚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㉛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㉜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姑苏台上乌啼时,美人遥看汉江使。”

㉝唐李商隐《无题》之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㉞唐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㉟唐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㊱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㊲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㊳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㊴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㊵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㊶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㊷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㊸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㊹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㊺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㊻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㊼唐杜牧《阿房宫赋》:“蜀山之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晋代文学家的不满和自责的怨愤之作。前四句写自己虽能涉笔千载而无所作为。后八句写自己的作品虽被人们所接受和传颂(如《尚书》、《周易》),但终不能流传后世。诗人感叹自己虽受人们的推崇和赞颂,却仍不免要死去。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虽然被人称道并流传千古,但终究不能永垂不朽。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没有留下什么值得称道的东西。因此,他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和懊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