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何重重,花外路如墨。
抬头见鸣鸠,咒雨一双黑。
坡陀过新铺,稍觉径夷直。
高原三日雨,千顷抽宿麦。
溪山最雄奇,大气自阖辟。
森森松柏干,云外挺怪特。
生苗饶种类,作屋厓畔匿。
年来厌追呼,塞径横巨石。
居然判畦畛,游骑停不得。
遥望一亩花,沿波弄春色。

【注释】黔西州:今贵州贵阳。新铺道中:在今贵州境内的新铺镇。鸣鸠:即布谷,春雨前鸣叫的鸟。坡陀(pú tuó):不平的地方,指山冈上。生苗:指少数民族。

【译文】

春天山色阴晦重重,花丛外道路像黑墨一样。

抬头看见一对鸣鸠,在乌云中飞着。

山坡上经过新铺镇,路稍觉平坦了些。

高原三日下了连绵大雨,千顷田里抽起了麦穗。

高山流水最雄伟奇特,大气磅礴自有一种力量。

苍松翠柏挺立于云外,显得格外怪异而特异。

少数民族多是生苗种,房屋建在崖畔隐蔽处。

这些年厌恶追逐盘查,山路横着巨石让人难以通行。

居然划分了田地界限,游骑停下无法再往前行。

远远地看到一亩花田,随着水流在春风中舞动。

【赏析】

此诗作于元统年间(1333—1334)。当时诗人从云南到四川赴京任官路过贵州,写下这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作者所经之地的山川河流、风物人情。

首联“春阴何重𪭢,花外路如墨”。写春天时山野景色,阴霾笼罩,花丛之外的道路像墨汁一样黑;“春阴”二字点出季节,“花外”二字点出地点,写出了春日里山野间的景象。“重”和“墨”,两个形容词用在一起,既突出了春日山野的阴森,又写出了道路之暗,为下文写“鸣鸠”作铺垫;“花外”二字则表明诗人此时正处在山间小路之上,这也正是他后来要写到的。

颔联“抬头见鸣鸠,咒雨一双黑。”写诗人抬头看到了鸣鸠,两只黑色的鸠儿在空中飞翔。“抬头”,说明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头上,“双黑”说明天空中有乌云。

颈联“坡陀过新铺,稍觉径夷直。”“坡陀”,山冈,此处指山间的小道。“新铺”,地名,位于今贵州境内。诗人继续前行,穿过新铺镇,觉得道路变得平坦了一些。“径”指小路,“夷直”意思是平缓。

尾联“高原三日雨,千顷抽宿麦。”写诗人继续前进,来到高原地区,那里三天下了连绵大雨,千顷田野里的庄稼被雨水淋湿后抽出了穗子。“高原”指的是地势较高的山区,“三日雨”说明降雨的时间很长,“千顷”表示面积广阔,“宿麦”是指收割后还没有晒干的麦子。这两句写出了高原地区雨后丰收的景象。

最后两句“溪山最雄奇,大气自阖辟”。“溪山”指的是山间河流,“阖辟”是开合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大自然的气势宏伟,变化莫测。“森森松柏干,云外挺怪特。”“松柏”指的是山中的松树和柏树,“挺怪特”是指这些树木长得非常奇异独特。“生苗饶种类,作屋厓畔匿。”“生苗”指的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种类”表示品种众多,“作屋”指的是盖房子,“崖畔匿”是指在悬崖边上建房子。这两句写出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他们居住的环境。

全诗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对春天山野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雄奇和壮美。同时,诗人还通过观察和感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少数民族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