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天气晴,灵鹊声有喜。
言遵南泉山,异境乃独启。
乔枝森上耸,侧出悟石理。
生翠羃一山,空青露如洗。
踪疲方问路,绝顶尚三里。
袅袅石鼎香,迎人入亭里。
天风荡衣袂,云白欲缘履。
卑瞻穷万仞,微辨爨烟起。
却哂下方人,经旬居釜底。
南泉山
今朝天气晴,灵鹊声有喜。
言遵南泉山,异境乃独启。
乔枝森上耸,侧出悟石理。
生翠羃一山,空青露如洗。
踪疲方问路,绝顶尚三里。
袅袅石鼎香,迎人入亭里。
赏析:
此诗以写景起兴,首二句“今朝天气晴,灵鹊声有喜”,点明时令为“今”,天气为“晴”,这是登览南泉山之前对环境气氛的渲染。“灵鹊”即喜鹊,是吉祥之鸟。“声有喜”,意味着喜事临门、喜讯传来。
第三联“言遵南泉山,异境乃独启”,承前两句而来,由写景过渡到登山。“遵”就是循着。“遵”字,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又写出了诗人的主观行动,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境界。“异境乃独启”一句,则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新奇的境界,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第四联“乔枝森上耸,侧出悟石理”,紧接上联而来。“乔枝”指高大挺拔的树木,也借喻山峰;“森上耸”形容山峰直插云霄。“悟”在这里是领会的意思。“侧出”是指从侧面露出来。“悟石理”就是领悟岩石的道理。这四句诗描绘了南泉山上的景色,突出了山峰的雄伟和岩石的奇特,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之中。
第五联“生翠羃一山,空青露如洗”,进一步描写南泉山上的景色。“生翠”指的是满山遍野的绿色;“羃”是指茂盛的样子;“空青”是一种颜色名,这里指山的颜色。这两句诗描绘了南泉山上郁郁葱葱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第六联“踪疲方问路,绝顶尚三里”,描述了诗人在登山途中的辛苦和劳累。“踪疲”指的是疲惫不堪;“方”是才;“问路”是指询问方向;“绝顶”是指山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攀登南泉山的艰难历程,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第七联“袅袅石鼎香,迎人入亭里”,描绘了诗人进入南泉山后所见到的情景。“袅袅”指的是轻盈飘逸的样子;“石鼎香”是指石头上的香气;“迎人入亭里”是指欢迎游客进入亭子内欣赏美景。这两句诗描绘了南泉山上的亭子,给人以宁静、雅致的感觉。
第八联“天风荡衣袂,云白欲缘履”,继续描写南泉山上的景色和氛围。“天风”指的是天空中的风;“衣袂”是指衣服的袖子;“缘履”是指踩着鞋子。这两句诗描绘了南泉山上的天空中吹来的风,使人感到凉爽宜人;同时,还描绘了远处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第九联“卑瞻穷万仞,微辨爨烟起”,继续描述南泉山上的景色和感受。“卑瞻”指的是低头观察;“万仞”是指万丈高的悬崖峭壁;“微辨”是指隐约能分辨出;“爨烟起”是指炊烟升起。这两句诗描绘了南泉山上的陡峭山峰和缭绕的炊烟,给人一种壮丽而宁静的感觉。
第十联“却哂下方人,经旬居釜底”,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不屑和讽刺。“却哂”指的是嘲笑、讽刺的意思;“下方人”是指那些地位低下的人;“经旬居釜底”是指长时间处于困境之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整首诗通过对南泉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