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江江头石如磨,五龙徘徊一龙卧。
排空一石支一楼,高干四出扶楼头。
一枝雅复高群木,树腹空于百间屋。
低枝欲雨高盖晴,腊雪尚向枝梢明。
年深树古禽难宿,剩有一巢藏庙祝。
行人入庙火伴惊,呜呜角声巢上鸣。

【注释】:

溶江:指江水流动的地方,溶江在江西。五榕山:在今江西赣州府城西北四十里。诸葛祠:诸葛亮的祠堂,在赣州城南。苏轼《和陶诗·读山海经》“读山海”一首:“我读山海经,每觉神鬼闹。……我读山海经,如读五榕老。

【译文】:

溶江的江边石头光滑得像磨刀石一般,五龙盘绕着一龙蜷曲着休息。

高高的一块石头支撑着高楼,树枝从楼的四角伸展出来扶住楼顶。

一棵高大的树又高又直地矗立在众多树木之中,树腹空了却像一座百间屋一样。

低矮的树枝上正在下雨,高耸的树上阳光明媚,腊月的雪光还在枝梢上闪烁。

时间过得很久很久树也老了,鸟儿难以在这里栖息。只剩下一个鸟巢藏在庙里的神像后面。

游人进庙时看到有人点起火把,火伴们吓得大叫起来,呜呜叫的声音回荡在巢上,使鸟鸣声也跟着叫了起来。

【赏析】:

此为作者谪居赣期间所作,是一首咏物诗。

开头两句,先写溶江之水,后写溶江之景。溶江江流湍急,江头巨石如砥,水中游鱼历历可数。诗人以“石如磨”形容其平滑,以“五龙徘徊”、“一龙卧”形容江中水势。

三、四句写溶江之景。“排空”,言其高;“支一楼”,言其险。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岩石以人格化的特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水奔腾激流的景象。

“一枝雅复高群木”,写树木之高。诗人以“雅”字赞美树木,言其挺拔俊秀。以“高群木”喻其枝叶丰满茂盛,与群木相比,高出许多倍。

“树腹空于百间屋”,言其枝繁叶茂。以“空”字形容树身之高大,以“百间屋”来形容树冠之宽广。

“低枝欲雨高盖晴”,写树冠之密。低处的枝条上正下着细雨,而高处的枝叶则晴空万里。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写出了树木的枝繁叶茂,又表现了风力之大。

“腊雪尚向枝梢明”,写腊月雪后景象。诗人以“明”字形容雪后枝梢之洁白明亮,与“晴”字呼应,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最后两句写寺庙中的景致。诗人用“年深”二字来概括寺庙历经沧桑的历史,用“难宿”二字来形容古树难以承受风雨侵袭之苦,用“剩有一巢藏庙祝”来形容庙祝所居住的简陋环境。

尾联写游人在庙中所见所闻。诗人用“入庙”、“火伴惊”、“角声”等词语,将游人进入庙宇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