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方数折,正对石塘西。
却望来时路,苍苍树巳迷。
野蔬全上屋,春水半吞堤。
莫厌山程缓,才听日午鸡。
【注释】:
桥头泛:渡桥。
过桥方数折:过了桥,转了几道弯。
石塘西:石塘的西边。
却望来时路:回头望着往回走的路。
苍苍树巳迷:树木苍苍已经模糊了。
野蔬全上屋:野菜全都长在房顶上。
春水半吞堤:春天的水涨起,把堤岸半淹没了。
莫厌山程缓:不要嫌弃山路平缓缓慢。
才听日午鸡:刚刚听见中午的鸣声。
【赏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初夏山中景和山中人的活动情景。诗从“过桥”入题,写山行见闻;中间四句描写山行所见景色;后四句写山间所遇之人。全诗语言平易浅近,构思精巧细腻,形象鲜明生动,富有情趣。
首联“桥头泛”,点明地点和时间。“过桥方数折”,“数折”即弯曲,指山路曲折。“正对石塘西”,点明石塘的位置。“石塘”,指池塘。“西”字,点明方向。“石塘西”,指山塘之西。“过桥”二字,总括下文,说明作者从桥头过桥开始他的山中之行。
颔联“却望来时路,苍苍树已迷”。此句承接上句,由远及近,由现在而回顾过去。“苍苍”,草木茂盛的样子。“树已迷”是指树木葱郁茂密,连自己走过的道路也辨认不出来了。
颈联“野蔬全上屋,春水半吞堤”。这是写山行中的新发现,表现了作者惊喜的心情。这两句诗,一方面写出了山野中自然风光的秀美可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情况的了解,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尾联“莫厌山程缓,才听日午鸡”。这是说不必嫌山路走得慢,因为只有慢慢走才能听到日午时分的报晓鸡叫声。“日午”指正午,“鸡”指公鸡。这句诗既写出了山路平缓、风景优美的感受,又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全诗通过对山行过程中所见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喜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