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山巳深,遵岩复千转。
山扃深万仞,欲往怯途远。
洞门蜡炬掷两头,直下无底光难留。
奋身一掷若飞鸟,回视偏惊洞门小。
土花蒙蒙绿满衣,巨石碍路如双扉。
牵衣屈曲入扉罅,飞瀑偏从两肩下。
危厓覆釜下转空,大声如钟疑蛰龙。
孤筇欲拄不得拄,地底陡复冲天风。
厓穷路断天愁晚,半寸烛中人复返。
高低三里路蜿蜒,出履平地同登天。
当时谁把华严说,巳觉丰干太饶舌。
我欲磨厓易旧名,读书山畔藏书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游华严洞》一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押韵平声。
第一句“初一日出南门至华严洞持烛入三里许”描述了诗人早上从南门出发,手持蜡烛进入华严洞的情景。
第二句“百折山巳深,遵岩复千转”描绘了华严洞的曲折深远。
第三句“山扃深万仞,欲往怯途远”表达了诗人对华严洞的敬畏之情,因为洞口非常深,让人害怕。
第四句“洞门蜡炬掷两头,直下无底光难留”描绘了洞穴内部的黑暗和蜡烛的光芒在洞内的反射。
第五句“奋身一掷若飞鸟,回视偏惊洞门小”表达了诗人在洞穴内部奋力向前跳跃的情景,回头看时却发现洞口变小了。
第六句“土花蒙蒙绿满衣,巨石碍路如双扉”描述了洞穴内部的景象,土花覆盖了衣服,巨石挡在路上,像是两扇门一样。
第七句“牵衣屈曲入扉罅,飞瀑偏从两肩下”描绘了诗人进入洞穴后的情景,需要弯曲身体才能进入门缝,瀑布从头顶流过。
第八句“危厓覆釜下转空,大声如钟疑蛰龙”描述了洞穴内部的高处有巨大的石块覆盖,声音像钟一样响亮,让人怀疑是蛰龙在鸣叫。
第九句“孤筇欲拄不得拄,地底陡复冲天风”表达了诗人想要用棍子支撑自己,但发现无法支撑住,地面突然变得陡峭,仿佛要冲出地面的狂风。
第十句“厓穷路断天愁晚,半寸烛中人复返”描述了洞穴的尽头道路被切断,天空昏暗,只有半寸长的蜡烛照亮了前方。
第十一句“高低三里路蜿蜒,出履平地同登天”描述了从洞穴出来后,经历了三里的高低变化,就像登上了天一样。
第十二句“当时谁把华严说,巳觉丰干太饶舌”表达了诗人对华严洞的描述已经足够详尽,不需要再有人去详细描述,也讽刺那些过于多言的人。
第十三句“我欲磨厓易旧名,读书山畔藏书穴”表达了诗人想要改变洞穴的名称,将其更名为“读书山”,在山边建立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