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阴一堆红百堆,山翠缺处桃花开。
冥蒙绿意石根迸,春笋昨夕闻惊雷。
行人衣上泥犹湿,高树塘边漾晴色。
山泉日午开镜光,菜甲花满疑斜阳。
清镇道中
春阴一堆红百堆,山翠缺处桃花开。
冥蒙绿意石根迸,春笋昨夕闻惊雷。
行人衣上泥犹湿,高树塘边漾晴色。
山泉日午开镜光,菜甲花满疑斜阳。
注释:
- 春阴:春天的阴暗天气。
- 红百堆:形容红色的花瓣堆积如山。
- 山翠缺处桃花开:在山色青翠的地方,桃花盛开。
- 冥蒙:形容天色昏暗不明。
- 石根迸:石头的根部突然裂开。
- 惊雷:雷声巨大,震耳欲聋。
- 行人衣上泥犹湿:行走的人衣服上还沾有泥土。
- 高树塘边漾晴色:高耸的树木和池塘边的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
- 山泉日午开镜光:中午时分,山泉水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
- 菜甲花满疑斜阳:菜叶上的菜花像被夕阳染成金黄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生动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了春天自然景观中的色彩、声音和动态变化。
首句“春阴一堆红百堆”,用“春阴”来形容春天的天色并不明朗,但随后用“一堆红百堆”的比喻,描绘出一片片桃花如同红色云朵般盛开的景象。这种色彩上的对比,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画卷之中。
“山翠缺处桃花开”,则是从视觉角度出发,将山间绿色与桃花相映成趣的画面呈现了出来。这里的“山翠”不仅指的是青山,也暗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而“缺处”则给人以想象空间,让人联想到那些尚未完全绽放或隐藏在绿叶中的花朵。
“冥蒙绿意石根迸”,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象。这里的“冥蒙”意味着天空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而“绿意石根迸”则描绘了石缝中冒出的春笋,给人一种生命力勃发的感觉。
“春笋昨夕闻惊雷”,以春天的雷声作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雷声的震撼不仅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也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诗的最后一句“山泉日午开镜光,菜甲花满疑斜阳”,则是对前文的总结。阳光下的山泉清澈透明,仿佛一面镜子,而满地的菜叶和油菜花则让这片土地仿佛被金色的夕阳笼罩。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