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溪北折山如梦,浓绿堆林欲无缝。
忽然树杪一线开,穴底倒射天光来。
一村松竹复疑绘,鸡犬亦杂居楼台。
林阴染黛山成幄,我酌水泉疑漱玉。
君不见炊光上与云头平,烟火亦彻仙人扃。
他时纵复得霞举,誓与此山通性灵。
仆夫催行三十里,我坐松阴不能起。
卜邻结宅亦虚言,但假十日山中眠。

【注释】

将至波州泛行入一山转转不得出林木甚美为小憩少顷乃别:即将到达波州时,在一处山林中游览了很长时间,不能出来,就在这里稍作休息。转转,指徘徊、逗留之意。

沿溪北折山如梦,浓绿堆林欲无缝:沿着溪水向北折去,那山就像在梦中一般,浓密的绿色堆积在树林上,就像没有缝隙一样。

忽然树杪一线开,穴底倒射天光来:忽然从树枝上露出一点光亮,好像从树洞里射出的一束光线直冲云霄。

一村松竹复疑绘,鸡犬亦杂居楼台:一个村庄里,松树竹子又好像是用图画描绘出来的,鸡狗也杂居在楼房之间。

林阴染黛山成幄,我酌水泉疑漱玉:树木的阴影染红了山,山变成了绿色的帷幕;我喝泉水仿佛喝了玉浆。

君不见炊光上与云头平,烟火亦彻仙人扃:你看那炊烟上升与云头一样高,烟火也照亮了仙人的住所。

他时纵复得霞举,誓与此山通性灵:以后即使又能像仙人那样飞起,也要誓死要和这山林同其魂魄。

仆夫催行三十里,我坐松阴不能起:仆人催促着要走,已经走了三十里路,我还坐在松荫下不想起身。

卜邻结宅亦虚言,但假十日山中眠:找一个地方安家居住也是空话,只希望能在这里住上十天,好好地休息一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赴福建任官路过波州(即今广东潮州)时所作。诗人对波州的山水风光极为赞赏,于是留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

首联写游山之趣。“将至波州泛行入一山转转不得出”,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此山之美,非同小可,令人流连忘返,所以诗人决定在此多玩一会儿。“林木甚美”一句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林木葱郁,十分美丽。

颔联写游山之情。诗人沿着溪水一路北上,看到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同在梦中一样,绿树丛生,密密麻麻的一片。突然,从树梢间露出一道亮光,像是从树洞里射出的光束直射到天空中,令人叹为观止。“忽”字表现出诗人惊喜的心情;“线”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光束的形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颈联继续描写游山之景。诗人走到山顶,突然发现山中竟有一座村落;走进村落一看,原来这里的人们生活非常简朴,房屋、树木、花草等都是自然生成的。“一村松竹复疑绘”一句写出了诗人所见之景:村落四周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树和竹子,就像是画中的景色一般。而“鸡犬亦杂居楼台”一句则写出了诗人所闻之音:村中鸡鸣狗叫的声音混杂在楼台之间,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尾联抒发情怀。诗人来到山林之中后,便开始欣赏起周围的美景来。只见那山林的阴影映照在山间云雾之中,使整座山峰都笼罩在一片翠色之中;自己喝下的泉水仿佛被净化过了,味道甘甜无比;而眼前的景色更是美得令人陶醉。诗人感叹道:如果将来能够再次飞升到仙界中去,那就发誓要让这座山林与他同呼吸、共命运。最后两句则是说:虽然这次不能久留,但只要能够在这里度过几天,也能让我感到心旷神怡。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饱满。它通过描绘波州的山水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生活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