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欲避千章木,山鸟山人齐出谷。
高低一月共苦辛,高处结巢低盖屋。
客行望谷如可游,前欲涉水愁无舟。
茅斋了了见烟火,笑语自共溪声流。
背冈北去行难速,懒向溪东石桥宿。
三更入门甫卸装,频起开户看山光。
寺钟初鸣鹊声起,月堕长林三十里。
自丽阳至石桥驿道中作移居欲避千章木,山鸟山人齐出谷。
高低一月共苦辛,高处结巢低盖屋。
客行望谷如可游,前欲涉水愁无舟。
茅斋了了见烟火,笑语自共溪声流。
背冈北去行难速,懒向溪东石桥宿。
三更入门甫卸装,频起开户看山光。
寺钟初鸣鹊声起,月堕长林三十里。
译文:
移居后欲躲避满山的树木,山鸟与山人都从山谷中出来。
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辛苦地行走,在高处筑巢,而在低处建屋。
客人行走在望谷中好像可以游览,但前面想要涉水却愁没有船。
茅草房的屋子清清楚楚地看见烟雾,欢声笑语自然伴随着溪流的声音流淌。
背对着山冈向北行走难以快速前进,懒得往溪东的石桥住宿。
半夜时分进门刚脱衣服,多次起床打开门观看山景。
寺庙的钟声响起,而喜鹊也发出叫声,月亮坠落在长满树林的地方三十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丽阳至石桥之间的旅途中的生活情景。诗人以“自”字开头,表明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他避开了满山树木的困扰,选择了山鸟和山人的陪伴,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然而,山路崎岖,高低不平,使得诗人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他白天忙于行走,晚上则早早地卸下衣物准备睡觉,以便第二天能够继续前行。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并没有感到沮丧或者抱怨,反而乐在其中,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