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溪之东,书屋名团瓢。
君家屋东偏,小巷走北条。
酣嬉少年游,厥性谁最豪。
我齿加长三,赌跳欲竞高。
阿母爱汝深,纵汝塾屡逃。
压袖十数钱,日市倪婆糕。
上树或偶闲,墙东纸鸢飘。
阿定与阿馨,屈指无汝刁。
光景若目前,岁月忽巳遥。
自余为孤儿,怕与亲串遭。
往事一纵思,痛极只欲号。
十年三值君,京洛及汉皋。
情话苦太长,日短继以宵。
今作万里别,离怀益萧骚。
为汝设一筵,环之以儿曹。
汝姊亦不眠,频将烛花挑。
袖中出短图,洒落白纻袍。
颓松两三株,日午响怒涛。
不饮颜亦红,吟声激林梢。
鬓岂类秃鹙,须亦磔猬毛。
欲我作一诗,为汝略解嘲。
前赘汴水头,乐土愿久侨。
我意乃不然,欲汝返旧巢。
庶几三径中,剪此蓬茅蒿。
他时我归田,与汝频招邀。
投老暇日多,欢悰续垂髫。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的词。

下面是逐句解释:

白云溪之东,书屋名团瓢。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居住的地方,位于白云溪以东,有一个名为团瓢的书屋。团瓢通常指的是圆形或半球形的容器,这里可能意味着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

君家屋东偏,小巷走北条。
这是诗人描述自己家的位置,位于主人家的东侧,而小巷则通向北方。这种描述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似乎诗人与主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酣嬉少年游,厥性谁最豪。
这句诗描绘了一群年轻人在尽情地玩耍和嬉戏,他们的性格中谁最豪放不羁。这里的“酣嬉”和“厥性”都是形容年轻人的放纵不羁。

我齿加长三,赌跳欲竞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增长的感慨,他觉得自己已经长了好几岁,并且想要尝试更高难度的活动。这里的“赌跳”可能是指跳跃游戏,而“欲竞高”则表示想要挑战更高的目标。

阿母爱汝深,纵汝塾屡逃。
这句诗描绘了母亲的慈爱之情,她深爱着诗人,尽管诗人多次逃课,但母亲仍然支持他。这里的“塾”可能是指学校或者学堂,而“屡逃”则表示诗人经常逃学。

压袖十数钱,日市倪婆糕。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每天赚取十数元钱,然后用这些钱去买倪婆婆的糕饼品尝。这里的“压袖”可能是指用手捏住袖子的动作,而“日市”则表示每日去购买。

上树或偶闲,墙东纸鸢飘。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偶尔爬上树梢,享受片刻的宁静,或者在墙上看纸鸢飞过的场景。这里的“纸鸢”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风筝,常常用于户外娱乐活动。

阿定与阿馨,屈指无汝刁。
这句诗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某个人或事,用“阿定”和“阿馨”来代指某人,并表示这些人已经不存在或不再被提及。而“屈指无汝刁”则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或事已经被遗忘或消失殆尽。

光景若目前,岁月忽巳遥。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认为眼前的光景仿佛就在目前,但转眼间岁月却已经变得遥远。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易逝的认识。

自余为孤儿,怕与亲串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他曾经是孤儿,因此害怕再次与亲戚交往时遭遇不幸或困难。这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珍惜和对过往经历的回忆。

往事一纵思,痛极只欲号。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回忆和感慨,当他想到过去的一些痛苦时刻时,心中只有无尽的悲痛和想要发泄的情感。这里的“痛极”表示极度的痛苦,而“欲号”则是想要大声呼喊表达内心的痛苦。

十年三值君,京洛及汉皋。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朋友相聚时光的回忆,他曾经三次来到京城与朋友们相聚,其中也去过洛阳和汉皋等地。这里的“值”可能是指拜访、相见的意思。

情话苦太长,日短继以宵。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情感交流的怀念,他感到与朋友之间的情话总是过于漫长,以至于只能通过短暂的白天和夜晚来延续。这里的“情话”可能是指亲密的话语或情感表达。

今作万里别,离怀益萧骚。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现在面临的分别之苦,因为距离遥远而变得更加忧伤和凄凉。这里的“万里”表示遥远的距离,而“离怀”则表示离别带来的内心痛苦。

为汝设一筵,环之以儿曹。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为朋友准备了一顿宴席,并邀请了他的子女们一同参加。这里的“儿曹”可能是指年轻的孩子们,而“环之”则表示围坐在周围一起庆祝或共度时光。

汝姊亦不眠,频将烛花挑。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姐姐也不睡觉的情景,她不断地挑起蜡烛的烛芯来照明。这里的“姊”可能是指姐姐,而“亦不眠”则表示她一直醒着没有休息的意思。

袖中出短图,洒落白纻袍。
这句诗描写了诗人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小图卷的画面,图中的人物穿着一件白色的纻麻袍子。这里的“袖中出短图”可能是指从袖子里取出一张图画或者地图之类的东西。而“洒落白纻袍”则表示这件白色的纻麻袍子被弄脏或沾上了其他东西。

颓松两三株,日午响怒涛。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两三棵枯萎的松树在烈日下的景象,它们如同海浪一般汹涌澎湃。这里的“颓松”可能是指枯萎的松树,而“响怒涛”则表示这些松树在烈日下发出雷鸣般的声音,仿佛海浪翻滚一般。

不饮颜亦红,吟声激林梢。
这句诗描写了诗人在饮酒时脸颊泛红的样子,同时他的吟诵声音也传遍了树林的各个角落。这里的“不饮颜亦红”可能是指虽然诗人不饮酒但脸颊却因兴奋而泛红的情形。而“吟声激林梢”则表示吟诵的声音传到了树林的深处,引起了共鸣和回响。

鬓岂类秃鹙,须亦磔猬毛。
这句诗是对自身外貌的描述,诗人认为自己的发鬓并不像秃鹫那样光秃;胡须也不像刺猬那样尖锐。这里的“鬓”“须”都是头发的一部分,而“类”(类似)和“磔”(尖细)则是用来修饰头发和胡须的特征。

欲我作一诗,为汝略解嘲。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想要写一首诗来安慰朋友的心情,希望这首诗能够帮助他缓解心中的忧虑和困惑。这里的“作一诗”可能是指创作一首诗歌或诗词,而“为汝略解嘲”则表示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安慰、宽慰朋友的心情。

前赘汴水头,乐土愿久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过去曾经居住在开封(今河南开封)一带的美好时光,他希望自己能够在那里长久地居住下去。这里的“汴水头”可能是指开封地区的一条河流或运河的起点位置,而“乐土”则表示理想的居住之地或生活环境。

我意乃不然,欲汝返旧巢。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认为不应该让自己长时间停留在过去美好的环境中,而是应该回到自己的原籍或老家去生活。这里的“我意”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意愿或想法,而“乃不然”则表示并非如此。

庶几三径中,剪此蓬茅蒿。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希望在自己家乡的那片土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空间,并在那里修剪蓬茅蒿等植物以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这里的“庶几”可能是指希望能够实现某种愿望或理想状态,而“三径中”则表示在故乡的三条小径中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