陉山月落尚有星,红烛乱注幽禽惊。
坡陀逼仄若行巷,杨柳缺处天初明。
蒙蒙岂独衣垂雾,点滴初明马头露。
天寒十月已有梁,无假缩足升车箱。
诗句解析与注释:
- “陉山月落尚有星,红烛乱注幽禽惊。”
- 注释:陉山在此处指代一个地点,可能是作者的故乡或某个他熟悉的地方。这里的“月落尚有星”描绘出夜晚的景象,虽然月亮已经落下,但星星依然闪烁。
- 译文:尽管是深夜,但仍有星光闪烁在陉山上。
- “坡陀逼仄若行巷,杨柳缺处天初明。”
- 注释:坡陀指的是不平的地面,如山冈;逼仄形容空间狭小。这句话通过对比描述了夜深人静时,山路狭窄的情景。
- 译文:山路崎岖狭窄,仿佛行走在狭窄的小巷中;柳树稀少的地方,天空刚刚露出光明。
- “蒙蒙岂独衣垂雾,点滴初明马头露。”
- 注释:蒙蒙表示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雾气。水滴开始出现,使得马匹的头部也露出了光亮。
- 译文:不仅仅是衣服被雾气笼罩,连马匹的头部也开始露出晨光。
- “天寒十月已有梁,无假缩足升车箱。”
- 注释:梁通常指的是屋檐下支撑的结构,这里可能是指桥梁或者是某种建筑结构。天寒十月意味着深冬时节,而“无假缩足升车箱”则表达了无需因寒冷天气而减少行动的意思。
- 译文:即便天气寒冷到了十月份,我们仍然可以毫无畏惧地登上车辆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从“陉山月落尚有星”到“杨柳缺处天初明”,诗人巧妙地利用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达时间的推移和情感的变迁。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夜色比作星光点缀的山峦,将道路比作狭长的巷子,这些都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而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