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及新郑,百里劣不足。
程其土色坚,乃可砺刚镞。
森森秃邱阜,厥性不宜木。
行过郭店驿,益觉欹地轴。
土门何阴森,冈陇愈回复。
出如囊露颖,入讶车脱輹。
是知名函陵,曾不异函谷。
前行泥没髁,后瞩尘眯目。
危桥经洧水,我马行始速。
十里陉山青,原田亦输绿。

《自郑州至新郑道中作》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描写了旅途的艰辛与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郑州及新郑,百里劣不足。”这句诗描绘了从郑州到新郑的路途,虽然只有一百余里,但却让人觉得时间漫长,难以忍受。这里的“劣不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程其土色坚,乃可砺刚镞。”这句诗描述了道路两旁的土壤颜色坚硬,可以作为磨刀石。这里的“刚镞”是指锋利的箭头,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挑战和困难。

“森森秃邱阜,厥性不宜木。”这句诗描绘了道路两旁的山丘荒凉而秃顶,不适合种植树木。这里的“厥性”指的是这些山丘的性质或特征。

“行过郭店驿,益觉欹地轴。”这句诗描述了经过郭店驿后,感觉地面倾斜,像是地轴在摆动。这里的“欹地轴”形容了道路的崎岖不平。

“土门何阴森,冈陇愈回复。”这句诗描绘了进入土门后,周围变得阴暗而幽静。这里的“阴森”表示阴暗、神秘的气氛。同时,“冈陇愈回复”表达了随着地势的变化,地形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出如囊露颖,入讶车脱輹。”这句诗描述了从隧道出来时,如同从囊中露出新鲜的露珠;进入隧道时,又让人惊讶于车辆竟然能顺利通过。这里的“囊露颖”和“脱輹”都是形象的描述,表达了隧道内的奇特景观。

“是知名函陵,曾不异函谷。”这句诗点明了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到达著名的函陵关,而函陵关和函谷关非常相似。这里的“名函陵”指的是目的地,“曾不异函谷”则是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大。

“前行泥没髁,后瞩尘眯目。”这句诗描述了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前面的路面被泥泞覆盖,视线受阻。这里的“泥没髁”和“尘眯目”都是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困境。

“危桥经洧水,我马行始速。”这句诗描述了一座危险的桥梁横跨在洧水之上,而我则骑着马顺利通过了。这里的“危桥”和“洧水”都是具体的形象描述,而“我马行始速”则表达了通过难关的喜悦和兴奋。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景象、人物情感以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