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瀛里畔人声沸,翠色染天红盖地。
排门剥粉书丰年,屋后水扉灯影连。
桥上人,桥下艇,不断橹声兼帽影。
东迎邗水西接城,夹河祇闻爆竹声。
料量香烛南街口,共向喜神方上走。
元宵节近当出游,却喜客岁晴中秋。

【注释】

里中:这里指扬州城。

正月:农历新年,即春节。

西瀛:指扬州城的西面。

红盖:红色帐幔。

排门:指打开门。

剥粉:涂抹胭脂。丰年:丰收之年。

水扉:水帘。灯影:灯光映照出的影子。

桥上人:在桥上行走的人。

桥下艇:船在水中行驶。

不断:连续不断。

爆竹声:放鞭炮的声音。

料量香烛:准备祭祀用的香料和蜡烛。南街口:扬州城南方的街道。

喜神方:供神位的地方。

出游:出去游玩。

客岁:去年的农历新年。晴中秋:晴朗宜人的秋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扬州元宵节的词,作者从扬州城元宵节热闹的气氛写起,生动地再现了节日的喜庆场面。

首句“里中十二月词 其一 正月”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说明要写的是正月里的扬州城。正月为岁首,是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吉祥的日子,也是人们欢度佳节的时候。所以正月的扬州城总是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第二句“西瀛里畔人声沸”描绘了扬州城西面的情景,扬州城西有一座美丽的瘦西湖,湖面碧波荡漾,湖畔绿柳依依,春意盎然,景色迷人。诗人以“人声沸”来形容当时人们欢庆元宵节的热烈场面,可见当时扬州城元宵节的盛况空前绝后。

接下来三句“排门剥粉书丰年,屋后水扉灯影连”,描绘了人们在元宵节时互致祝福,互相赠礼的温馨画面。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相互赠送礼物,以示友好往来。诗人用“排门剥粉书丰年”“屋后水扉灯影连”两个意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一欢乐场景。其中“排门剥粉”意为男女相邀到对方家做客,“水扉”则指水上人家,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温馨浪漫的氛围。

然后四句“桥上人,桥下艇”,又回到了扬州城的大街小巷。在元宵节这天,扬州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的乘坐小艇在河道上穿行,有的坐在桥上欣赏美景。这些景象都展现了元宵节那天扬州城的独特魅力。

五至八句“东迎邗水西接城,夹河祇闻爆竹声”进一步描绘了扬州城元宵节的盛况。扬州城东面有一条邗江,西面则是城墙。在这条夹河两岸,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爆竹声此起彼伏。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唐代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最后两句“料量香烛南街口,共向喜神方上走”,则将读者的视角带到了扬州城南边的街道。在这条街道上,人们正在准备祭祀活动,他们准备了香烛,虔诚地祭拜着神灵,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整首词通过描绘扬州城元宵节时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词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