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而相忘,在我殊不敢。
闲居缅前哲,所慕庄与黯。
平生撄世事,又苦知识闇。
欲献封禅书,将毋近于谄。

【注释】

与世而相忘:与世隔绝。

在我殊不敢:在我心里,却不敢说。

闲居缅前哲:闲居家中,仰慕前贤。缅,仰望。

所慕庄与黯:我所仰慕的,是庄子和阮籍、阮咸兄弟(字“士龙”和“士龙”,号“阮士龙”。见《世说新语•文学》注引《晋诸公赞》)。

平生撄世事:平生卷入了世俗的事情。撄,扰乱,搅乱。

又苦知识闇:又苦于知识的昏暗不明。

欲献封禅书,将毋近于谄:想献上封禅书,恐怕会接近谄媚奉承。

【赏析】

本诗为酬谢范文学的赠答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庄子的逍遥游、阮籍的啸傲、陶渊明的归田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也无意于仕途,只愿寄情山水,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

首句起笔即提出一个反诘:“与世而相忘”,意谓与世人相忘。但紧接着便自作辩解,说在心上“殊不敢”与世相忘。这两句是全篇的总纲。诗人以反诘的形式表达自己不愿与世相忘的思想感情。接着用两个典故来进一步申述这种思想。一是说闲居家中,仰慕前贤;二是说自己一生卷入世俗之事,又苦于知识昏暗。这两个典故,一写闲居的心境与志趣,一写平生的遭际与苦闷,都表现了诗人不与世相忘的思想,从而深化了全诗的主题。第三句点明自己的抱负:既已卷入世俗之事,又想献上封禅书,以期得宠于朝廷。然而诗人又担心献上封禅书,会“将毋近于谄”。这几句诗,从反面申述了自己不与世相忘的思想。

诗人用典,旨在表明自己虽与世相忘,却不愿远离尘世。他以庄子的逍遥游、阮籍的啸傲、陶渊明的归田来作自己的精神依托,表明自己不愿与世相忘,也无意于仕途,只愿寄情山水,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

全诗结构谨严,层次分明,由“与世而相忘”到“欲献封禅书,将毋近于谄”,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最后得出“与世而相忘”的结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