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开鸟巢,墙下出蚁垤。
天风飘客下,已复扺石室。
莓苔青青石色赭,人语依微出岩罅。
阴房举火照始惊,百岁枯僧蛰其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句进行赏析,注意从表达技巧、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这首诗的“三境”,即“墙头开鸟巢,墙下出蚁垤”属于“有我之境”;“莓苔青青石色赭,人语依微出岩罅”属于“无我之境”;“阴房举火照始惊,百岁枯僧蛰其下”是“物境”。
【译文】
墙上开着鸟儿筑的巢窝,墙上长着蚂蚁堆起的小山;天上飘来的风把客人吹下来,又重新登上岩石小屋。青草上的野花点缀着石头的颜色,人们的声音隐隐约约传出岩洞中。阴暗的房屋里生起火来,才发觉百岁老人已经蛰伏在下面。
【注释】
①头陀岩:位于福建泉州开元寺东,相传南朝时名灵鹫岩,因唐玄奘曾住此讲经,改名为头陀岩。②客:诗人自称。下:落下。③扺:击,碰,触。④莓苔:莓类植物上生的一种苔藓。⑤阴房:指山洞。⑥百岁枯僧:指僧人百岁之后仍像枯木一样蛰伏不动。
【赏析】
首句“开鸟巢,出蚁垤”写岩壁上的鸟巢与蚂蚁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头陀岩的奇趣。二句写天风吹拂着落脚后的人,再次踏上了岩石小屋。“已复”,再一次,表明自己已经回到这里。“已复扺石室”,意思是说,刚才还在外面徘徊,现在又重新回到岩石小屋。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自己刚刚来到头陀岩时的新奇感受,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莓苔青青石色赭,人语依微出岩罅”,写的则是头陀岩的景色以及人的生活状态。“莓苔青青石色赭”是说,青色的苔藓生长在红色的山石之上。“依微”是指隐约不清的低吟之声。“人语依微出岩罅”,写的是山间洞穴里传来的微弱人声。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头陀岩上生长的苔藓、山石以及山间的洞穴等自然景观,也写出了山间人烟稀少,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阴房举火照始惊,百岁枯僧蛰其下”,写头陀岩上的山洞。“阴房”,即山洞。“举火”就是点灯。“蛰”,同“蛰伏”,“蛰伏”就是冬眠。“百岁枯僧蛰其下”,意思是说,百岁的老僧正在冬眠,而自己却在这里举火照明。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头陀岩上的山洞里的冬眠百岁僧人,也写出了自己在这里举火照明的情景。
尾联“阴房举火照始惊,百岁枯僧蛰其下”,是说自己举火照明时,被百岁老僧惊醒了。这两句诗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概括,又是对前面诗句的深化。前两句写了头陀岩上的生活条件,第二联写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感受,第三联写了诗人对头陀岩的观察,第四联写了山间洞穴中的生活。第五联则由头陀岩过渡到诗人自己的生活。诗人在描写自己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百岁老僧生活的羡慕之情。
这首诗的构思新颖奇特,结构严谨严密。全诗先从头陀岩上鸟巢、蚂蚁窝写起,进而写自己在这里的生活,最后才写到自己举火照明时百岁老僧被惊醒这一细节。这种由总到分,由表及里的写法,使整首诗浑然一体,脉络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