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诗似厌春昼忙,三更起行百尺廊。
红兰花前月尤皎,白鹭影外天何长。
楼台密处栏干复,北斗正垂阑北曲。
水西一灯行不休,夜半已到山南头。
款门殷殷人不识,失喜偏逢寄书客。
山深不及罗酒浆,饭客祇有蔬花黄。
主人将眠客复起,欲到县中还卌里。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注释内容分析作答。此题要求赏析诗句,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关键词语含义、手法(或修辞)、情感等。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本题中,“楼台密处栏干复”的意思是:楼上楼下都十分密集,栏杆又高又陡。“北斗”“阑北曲”“县中”都是指临安城,即临安府。“山深不及罗酒浆,饭客祇有蔬花黄”的意思是:山里人酿的酒比不上城里卖得贵的酒,客人吃饭只有青菜和黄色的花。
【答案】
译文:
夜起寻觅诗篇好像厌倦了春日的繁忙,三更时分就起身行走于百尺长的廊上。
红兰花前月色更加明亮皎洁,白鹭影子之外天边一片辽阔无际。
楼台密集之处栏杆又高又陡,北斗星正垂在阑北曲折的地方。
水西一灯行不休,夜半已到山南头。
款门殷殷人不识,失喜偏逢寄书客。
山深不及罗酒浆,饭客祇有蔬花黄。
主人将眠客复起,欲到县中还卌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诗人夜起寻诗的情事。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平声韵。开头两句,点明夜起寻诗的时间、缘由。接着写寻诗过程。第三、四句,写寻访的结果;第五、六句,写寻访者心情的变化;最后两句,写寻访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首联“夜起”,交代时间地点,表明诗人夜起寻诗,是因白天忙于应酬,不得片刻闲暇的缘故。
次联承上,说明诗人在廊上徘徊,直至半夜,仍未找到好诗。“寻诗”、“百尺廊”两个词语,渲染了寻诗的紧张气氛。
三四句,写寻诗结果。“红兰花”暗喻诗人所喜爱的诗作。“月尤皎”,说明诗人在月光下寻找,而月色愈明则愈难寻觅到好诗。“白鹭影外天何长”,“白鹭”比喻诗人所喜爱的诗,它飞向远方,使诗人难以见到它的踪迹。诗人由寻诗不遇,转而感叹人生之短暂。
五六句写寻访者心情变化。“楼台”“栏干”,写出了诗人寻访的艰辛,同时暗示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北斗正垂阑北曲”,诗人抬头望见北斗星正垂在阑北曲折的地方,这既是写实,也暗含寓意。
七八句,写寻访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款门”,是敲门的意思。“殷殷”,形容敲门声音响而急切。“不识”,不知对方是谁。“失喜”,因高兴而忘了自己是在拜访别人。“寄书客”,指代寻访的人,即诗人自己。这里诗人以自己的行为来感谢朋友,说自己虽然辛苦地奔走,甚至忘记了自己是在拜访别人,但却因为找到了好的诗作而感到高兴。可见诗人对于友情的重视以及寻诗的不易。
这首诗写寻访佳作的辛苦,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诗艺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