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已半月,未及洋水滨。
兹逢禁烟节,又值上巳辰。
诸生学经时,用志已不纷。
相携胜地来,验此心赏真。
联行亦无多,童冠八九人。
牵衣过石桥,酌蠡向水漘。
颇感岁月驰,奄忽及草春。
吾徒勤读书,尤在志行纯。
心性苟不漓,遑计泰与屯。
朱云折安昌,其气尚未驯。
及对嶭赣君,品乃绝等伦。
寥寥一千年,冀欲追绝尘。
狂狷致失中,又恐戾圣门。
同堂贵参稽,得间盍共陈。
归及新月辉,陶然饮芳尊。

【注】:

  1. 下洋川:地名。
  2. 褉:船名。
  3. 上巳:三月初三,古人在这一天祭祀春神。
  4. 联行:指同路而行。童冠:少年男女。
  5. 嶭、赣:山名,均在今江西。
  6. 千:极言其多。
  7. 狂狷:狂放不羁的人。中:内心。
  8. 圣门:孔子的门前。
  9. 陶然:心情舒畅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陈子龙(1608-1647)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偕同诸生到下洋川修褉各赋一首,并作此诗以记其事。全诗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作者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入手,表达了自己对这次修褉活动的喜悦之情。“我来已半月,未及洋水滨”一句,写出了自己来此已经半月之久,而还没有到达洋水边。这种时间之长和路程之远,使得他感到有些难以忍受。然而,当他来到这里时,却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景色。“兹逢禁烟节,又值上巳辰”两句,写出了作者在这时遇到的情况。禁烟节,是指端午节。上巳,也是古代的一种节日。在这里,作者用这两个词来表示自己的心情,既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享受。
    作者转向了对自己同学们的描述。“相携胜地来,验此心赏真”。这两句写出了同学们一起来到这个地方的目的——欣赏美景。他们来到这里后,果然没有辜负自己的期待,他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也感受到了内心的满足。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都洋溢着一种欢快的气氛。
    作者转向了自己的思考。“牵衣过石桥,酌蠡向水漘。”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在活动中的一个细节。他拉着同学的手,一起走过石桥,然后在水边喝酒。这种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家不仅可以放松身心,也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在活动的高潮部分,作者转向了自己的反思。“颇感岁月驰,奄忽及草春。”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时间的感慨。他认为,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已经到了春天。这种感慨,既是一种无奈,也有一种豁达的心态。他知道,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作者转向了自己的展望。“吾徒勤读书,尤在志行纯。”这两句写出了他对未来的期待。他认为,只要自己继续努力学习,保持高尚的志向和纯洁的品行,那么无论未来如何,他都能够做到最好的状态。这种期待,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一次活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感人,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的温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