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台前花一山,爱花人住梅花湾,无梦不与花相关。
莫釐峰头花万树,爱花人宦梅花渚,却喜官闲作花主。
少年爱名花,花外无性情。
离花一步不肯行,四十不复营功名。
中年爱名花,花外少肝膈。
一官虽卑意亦适,静对花枝已忘食。
世人不知君,笑君作花痴。
君闻亦夷然,直受顾不辞。
满堂花开满堂客,客或呼君作花癖。
君闻若不闻,意亦良自得。
一花初开诗一首,为酬花枝亦呼酒。
花神感君祝君寿,来岁居然七旬叟。
花痴花癖君宁然,意与花有前生缘。
君不见梅花赋就三百篇,我今署作梅花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梅花三弄》。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伯牙台前花一山,爱花人住梅花湾,无梦不与花相关。
注释:伯牙台上的花如同一座大山,住在梅花湾的人对梅花充满热爱,每时每刻都在与花朵相关联。
赏析:诗人以“伯牙台前花一山”起兴,形象地描绘了梅花的壮丽景象。然后通过“爱花人住梅花湾”,表达了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更是深深扎根于心灵深处,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莫釐峰头花万树,爱花人宦梅花渚,却喜官闲作花主。
注释:在莫釐峰头,有成千上万的花朵开放,居住在梅花渚的人喜欢在闲暇之余种植花卉,却喜欢当一个悠闲的花主。
赏析:这里描述了一种独特的生活状态,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可以选择花为伴,享受生活的美好。而作为花主,意味着他们不仅是花的主人,也是花的创造者,用自己的双手为大自然增添色彩。少年爱名花,花外无性情。
注释:年轻的人们喜欢美丽的花朵,但并不因此改变自己的本性。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于美的追求和对真我保持的态度。虽然他们欣赏花朵的美丽,但这并不会改变他们的本心,他们始终保持着真实自我。离花一步不肯行,四十不复营功名。
注释:离花一步都不能前行,已经四十岁了不再追求功名利禄。
赏析:这里的“离花一步不肯行”比喻着人们在面对诱惑时的坚定立场,即使面对美好的事物也不会轻易动摇。而“四十不复营功名”则体现了人们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霜之后,更加珍惜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5-6. 中年爱名花,花外少肝膈。
注释:中年人喜欢名花,但花外少了些许烦恼。
赏析:这里描绘了中年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在经历了青春的激情之后,开始更加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尽管外界的诱惑仍然存在,但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繁华与孤独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官虽卑意亦适,静对花枝已忘食。
注释:虽然职位卑微,但心境怡然自得,静静地欣赏花朵就已经忘却了饥饿。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诗人用“一官虽卑意亦适”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即使身处高位也不能忘记初心。世人不知君,笑君作花痴。
注释:世人不理解你的行为,认为你是在花丛中痴迷不已。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社会中的处境和遭遇。虽然他热爱花朵,但在世俗的眼光中却被视为“花痴”。然而,他对此并不在意,反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君闻亦夷然,直受顾不辞。
注释:你听到这些后也显得很淡然,直接接受而不推辞。
赏析:这里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高尚品质。他愿意将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坦然地分享给身边的人,即使面对误解和嘲笑也能泰然处之。满堂花开满堂客,客或呼君作花癖。
注释:满屋子都是盛开的花朵,客人有时甚至称呼你为“花癖”。
赏析:这里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花朵象征着美好和希望,而诗人则成为了这个氛围中的点缀。他的爱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甚至有人称他为“花癖”。君闻若不闻,意亦良自得。
注释:听到这些赞美之词却不放在心上,内心也很满足。
赏析:诗人的回答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他并不过分追求名利和他人的认同,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兴趣爱好。这种态度使他更加快乐和满足。一花初开诗一首,为酬花枝亦呼酒。
注释:一首诗献给初开的花朵,同时借酒浇愁。
赏析:诗人在诗歌中向花朵表达敬意和祝福,同时也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忧愁。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个性特点。花神感君祝君寿,来岁居然七旬叟。
注释:花神为你祝福,希望你长寿,来年竟然活到七十岁高龄。
赏析:这句话是对诗人的一种美好祝愿,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就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花痴花癖君宁然,意与花有前生缘。
注释:你被称为“花痴”或“花癖”,但你并不以为忤,因为你和花有着前世的缘分。
赏析: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花朵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自己在精神和情感上都与花朵有着深刻的联系,这种缘分让他们相互吸引、相互陪伴。君不见梅花赋就三百篇,我今署作梅花仙。
注释:不要只看《梅花赋》三百篇,现在我要署作梅花仙人。
赏析:最后两句诗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升华。诗人不仅在现实中成为了一位热爱花朵的人,还成为了一个传说中能够赋诗颂花的仙人。这种身份的转变让他更加自豪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