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松连高冈,云有先世坟。
一岁增尺土,巍然竟成原。
寒食飞纸钱,盈阡拜曾元。
但苦朴陋乡,讳字已不传。
日晚祭扫归,野花红如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所作,题为《田家》。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种松连高冈,云有先世坟。
第一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的松树景象,以及在这片松树下的先人坟墓。这里的“云”字,既形容松树高耸入云的气势,也暗示着松树生长在云端之上,与天地相连。而“先世坟”则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一岁增尺土,巍然竟成原。
第二句进一步描述了岁月流转,一年又一年过去,曾经的土地上已经长出了新草,甚至已经形成了新的田野。这里的“巍然竟成原”描绘了土地的变化,从过去的荒废到如今郁郁葱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感慨和欣慰。
寒食飞纸钱,盈阡拜曾元。
第三四句描绘了清明节扫墓的场景。寒食节是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焚烧纸钱,以示对祖先的怀念。而“盈阡”则形容墓地上纸钱飞舞的情景,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但苦朴陋乡,讳字已不传。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简朴生活的无奈和怀念。这里的“朴陋”指的是故乡的生活方式简朴、朴素,没有华丽的装饰和繁华的景色。而“讳字”则是指故乡的人很少使用繁体字,这与作者自己使用繁体字的习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怀念起那些朴实无华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出高耸入云的松树、荒芜的土地、扫墓的场景等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变化和乡村生活的深刻感受。诗中的“寒食飞纸钱”、“盈阡拜曾元”等细节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清明节扫墓的场景,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简朴生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繁体字使用习惯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