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
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
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
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
风波到眼不识愁,妆罢只照长淮镜。

自颍水入淮

我为颍川谣,忽与颖尾别。

君歌月映清淮流,不识孤篷已飘雪。

长淮岸头村树斜,短棹系岸惊栖鸦。

可怜人鸟共凄绝,天水阔处难为家。

操舟者谁北风劲,十五吴姬寄身命。

风波到眼不识愁,妆罢只照长淮镜。

译文:
我作为颍川的人,吟唱着颍水入淮的诗篇。忽然之间,我与颍水的尾部告别。
您在月光照耀下唱出清澈的淮水,却未曾察觉,我的孤舟已经飘落了雪花。
淮水岸边,长长的淮河堤岸上,村庄中的树木斜斜的倒映在水面,短小的船桨被牢牢地系在岸边,惊扰了栖息在树上的乌鸦。
令人心疼的是,人和鸟儿共同处于凄凉的境地,天水辽阔的地方难以安家。
那位驾船的人是谁?面对凛冽的北风依然坚毅。
在十五岁时,他成为了一名吴姬,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给了这条大江。
当风浪袭来时,他眼中再也无法辨识忧愁,化妆打扮后,只能照着长淮河水中的镜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水之景和人生旅途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自身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夜晚淮河两岸景色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通过对比“孤篷已飘雪”和“妆罢只照长淮镜”,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无常的深刻体悟。此外,诗中还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描述操舟者和吴姬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艰辛。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的交织,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