渒水流不归,长淮极天静。
我行发舒六,十月至清颖。
颍尾清我心,颍歌行复警。
严霜岸头重,积势落颓井。
古树啼鸺鹠,闻声不知影。
稍稍上初月,戚戚聚浮梗。
旷野无人居,扬沙极千顷。
中原此开阖,寥廓少翳屏。
行当苦岁月,栖亩寡实颖。
星辰肃中宵,行客畏短景。
踟蹰冰雪意,兆始心已领。
百里不可休,客程同兽挺。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思想感情的把握。
“自渒水入淮半日至颍口”,首联,交代了诗人行程的起点和终点是“颍口”。
“渒水流不归,长淮极天静。”颔联,写颍水之流不尽,大河之波澜不惊。
“我行发舒六,十月至清颖。”“发舒六”是指出发后经过六天的行程。“清颖”是颍水支流,在今河南省境内。
“颍尾清我心,颍歌行复警。”颈联,写抵达清颍之后的心情。“颍尾”即颍水之尾,诗人在此地感受到了清颍的清新。
“严霜岸头重,积势落颓井。”“严霜”是形容天气寒冷。“颓井”是形容水流湍急,使井口坍塌。
“古树啼鸺鹠,闻声不知影。”“古树”指岸边枯树或老树,“鸺鹠”是猫头鹰。“闻声不知影”是说风大到连树上的老鸹叫声也听不清楚。
“稍稍上初月,戚戚聚浮梗。”“上初月”是说月亮逐渐升高,“浮梗”是形容人无依无靠。
“旷野无人居,扬沙极千顷。”“旷野”指广阔的平原,“扬沙”指扬起的尘土。“千顷”是说尘土弥漫了一大片。
“中原此开阖,寥廓少翳屏。”“中原”指南方。“寥廓”空旷辽阔。“翳屏”指遮蔽屏障。
“行当苦岁月,栖亩寡实颖。”“行当”指将来将要。“栖亩”指隐居田园。“寡实颖”是说将来到颍州之后的生活很清苦。
“星辰肃中宵,行客畏短景。”“肃”通“肃”,意思是严肃、肃穆。“行客”指旅途中的旅人。“短景”指日月薄暮。“行客畏短景”是说旅人害怕日薄西山。
“踟蹰冰雪意,兆始心已领。”尾联,作者借“踌躇”表达自己对前途的忧虑。
“百里不可休,客程同兽挺。”“休”在这里是停止的意思。“兽挺”是野兽挺立的样子。“客程”指旅人的路程。“兽挺”比喻旅人行程艰难。
【答案】
自渒水入淮半日至颍口
首联交代了诗人行程的起点和终点是“颍口”。
颔联写颍水之流不尽,大河之波澜不惊。
颈联写抵达清颍之后的心情。
尾联作者借“踟蹰”表达自己对前途的忧虑。
译文:
从渒水进入淮水,走了一半才到达颍口。
渒水向东流去没有尽头,长淮河水平静如镜。
行走了六天之后才到达颍州,十月才抵达清颖县。
颍水的源头清凉涤荡了我的心灵,颍水之歌又让我警觉。
寒霜降临河岸,河水冲刷着堤坝,河水汹涌澎湃直泻而下。
枯树丛中传来乌鸦悲鸣之声,但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树木的影子。
渐渐地爬上新月,愁绪郁结令人感到凄凉。
旷野之中无处居住,扬子江边的黄沙覆盖了千里沃野。
中原地区此时正是一片荒凉,空旷辽远缺少屏障。
人生旅途如此漫长,只有隐遁田园生活才会感到满足。
夜深人静星光稀疏,旅人只能畏惧着时光飞逝。
踌躇满志的心境难以安定,开始有所打算。
百里路程不能停下休息,旅人只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