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河桥左庙沟西,老屋三间户最低。
蜡屐每思穿巷过,粉书时复到门题。
卑官巳屈陶彭泽,佞佛何如孟会稽。
一事至今忘未了,谢家园里有莺啼。
【注释】
1)唐少府:唐代县尉的别称。轶华,即佚华,唐代诗人,字子云,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2)中河桥左庙沟西:在长安城北的渭水之滨。
3)老屋三间户最低:指作者的住所简陋。
4)蜡屐每思穿巷过:穿着木制屐,步行于小巷。
5)粉书:用白粉写字。题:写。
6)卑官:小官吏。陶彭泽:陶渊明,东晋时著名诗人。孟会稽:东汉名士孟尝,隐居于会稽山。
7)一事:一件小事。
8)谢家园里:即“谢公宅”的花园。有莺啼声。
【赏析】
此诗为《续怀人诗十二首》之一。全篇以叙事为主,通过追忆过去与友人相处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仕途的无奈。
开头两句:“中河桥左庙沟西,老屋三间户最低。”这是诗人回忆自己与友人相会的地方,也就是他们曾经共度欢乐时光的地方。“中河桥”,是长安北郊的一个桥梁。“左”表示方位。“庙沟西”,是渭水之畔一个地名。“老屋”,指诗人自己的住所。“三间”,形容房屋简陋。“户最低”,说明房屋位置低矮。这两句是说,诗人当年与友人相聚的地方就在中河桥的左侧,庙沟西的尽头,一座低矮的老屋前。
中间四句:“蜡屐每思穿巷过,粉书时复到门题。”“蜡屐”,用蜡制成的鞋。“穿巷过”,指穿行于小巷,以便去看望友人。“粉书”,用白粉写的书信。“题”,指书写于门上的诗句。这四句是说,每当诗人穿着用蜡制成的鞋子,穿过狭窄曲折的小巷,去寻找他的朋友时,总是想到朋友门前那用白粉书写的诗句。诗人之所以如此思念朋友,大概是由于朋友的诗句写得太好了,所以诗人常常想去看朋友,并给他写信或题诗。“卑官巳屈陶彭泽”,诗人想起以前他曾做过小官吏,但已感到委屈,不能像陶渊明那样隐居田园了。“佞佛何如孟会稽”,又想到佛教徒可以奉佛求福,而自己却不如孟尝那样能隐退山林,归隐田园。“一事至今忘未了,谢家园里有莺啼”。“一事”指的是以上两件往事。“谢家园里”,是指谢公(谢灵运,东晋诗人)的住宅,即谢公宅。“有莺啼”,是因为谢公宅中有鸟儿在鸣叫的声音。这两句诗是说,至今诗人心中仍然记挂着这件事,而他的住处也时时传来鸟儿鸣叫的声音,使诗人想起了谢公宅中的景色。
最后一句:“一事至今忘未了,谢家园里有莺啼。”这句中的“一事”是指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往事,而“未了”则表明这件事至今还没有完结。“谢家园里有莺啼”,则是说自从那件事发生以来,诗人一直被它所牵系,以至于连谢公宅里的黄莺也在不停地啼叫。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眷恋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