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江写镜,两道蛾眉展。
别浦翠生烟,与染就、黛螺深浅。
三竿日上,宿雾欲消时、风力软。
远帆移,百里看犹见。
当年太白,杰句曾传遍。
气象吐长虹,最好是、天门中断。
眼前光景,同此一经过,问作者,更谁与,俯仰才何限。
【注释】
- 天门山:亦名蛾眉山。
- 晓江写镜:指在晨曦中,江水如镜。
- 两道蛾眉展:形容江面的波纹像两道娥眉一样展开。
- 别浦翠生烟:指远岸的树木和花草被雾气笼罩,呈现出一片青翠的颜色。
- 三竿日上:指太阳已经升到了正午的位置。
- 宿雾欲消时、风力软:指天气逐渐转晴,雾气开始消散,风也逐渐变得柔和起来。
- 远帆移:指远处的船只正在缓缓地移动。
- 百里看犹见:即使距离很远,仍然能够看到。
- 当年太白:指唐代诗人李白。
- 杰句曾传遍:指李白的诗句曾经流传甚广。
【译文】
天门山又称蛾眉山,早晨的江面上,如同镜子一般平静。江面上波纹如两条娥眉舒展开来。远岸的树木和花草被雾气笼罩,呈现出一片青色。太阳已经升到了正午,但雾气仍然没有完全消散,风也变得柔软起来。远处的船只正在缓缓移动,虽然距离很远,仍然能够看到。当年李白的诗句曾经流传甚广,他的气象就像长虹一样吐露着。眼前的景象,就像是经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我不禁想问,又有谁能比得上他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天门山观景的情景。开头两句,描绘了天门山的美景:清晨的江水平静如镜,江面上波纹如两条娥眉舒展开来,远岸的树木和花草被雾气笼罩,呈现出一片青色。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美丽的景色之中。
诗人转向对天门山的具体描写。他描述了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情景: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使得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诗人又转入对天门山的另一种描述:远处的船只在缓缓移动,虽然距离很远,仍然能够看到。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李白的敬仰之情。他认为李白的诗才横溢,他的气象就像长虹一样吐露着。这种评价体现了他对李白诗歌的高度赞赏。同时,他也感叹自己无法与李白相比,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和自省。
整首诗通过描绘天门山的美景、太阳初升时的情景以及远处船只的移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宁静、广阔的自然景观之中。同时,通过对李白的赞美和对自己的反思,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