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巫衡来,势落桂岭外。
散为椎结族,阳朔乃都会。
森森竞骈植,𡾼𡾼或孤介。
满眼尽儿孙,丈人竟安在。
孤城如废井,百雉陷其内。
亦复设官司,于兹领岩砦。
两衙排签立,日与刀剑对。
匪曰牧人民,而云禦魑魅。
昔贤迁谪到,所以多感噫。
俾山蒙恶名,夫岂山之罪。
不作一钱直,斯言毋已太。
圣朝怀远人,吏职视殿最。
此邦瘴疠区,迁转异流辈。
于今号捷径,上考率三载。
寄语亲民官,后来须自爱。
阳朔县
云从巫衡来,势落桂岭外。
散为椎结族,阳朔乃都会。
森森竞骈植,𡾼𡾼或孤介。
满眼尽儿孙,丈人竟安在。
孤城如废井,百雉陷其内。
亦复设官司,于兹领岩砦。
两衙排签立,日与刀剑对。
匪曰牧人民,而云禦魑魅。
昔贤迁谪到,所以多感噫。
俾山蒙恶名,夫岂山之罪。
不作一钱直,斯言毋已太。
圣朝怀远人,吏职视殿最。
此邦瘴疠区,迁转异流辈。
于今号捷径,上考率三载。
寄语亲民官,后来须自爱。
注释:
- 阳朔县:这是一首描写阳朔县的诗歌。诗中描绘了阳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 云从巫衡来,势落桂岭外:这句诗描绘了云从巫衡飘然而至,最终落在桂岭之外的情景。巫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交通要道,这里用来象征阳朔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
- 散为椎结族,阳朔乃都会:这句诗描述了阳朔县的人们分散开来,形成了一个繁华的都会。这里的“椎结族”可能是指当地的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商人等。
- 森森竞骈植,𡾼𡾼或孤介:这句诗描绘了阳朔县的树木茂盛,人们争相种植的景象。其中“森森竞骈植”形容树木众多,枝叶茂盛;“𡾼𡾼”则可能是形容人们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满眼尽儿孙,丈人竟安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儿孙”可能是指自己的儿女或其他亲戚,而“丈人”则是对自己年长者的尊称。
- 孤城如废井,百雉陷其内:这句诗描绘了阳朔县城的荒凉景象。城墙破败不堪,周围的环境也显得萧条凄凉。
- 亦复设官司,于兹领岩砦: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府的不满和讽刺。这里的“亦复”表示“也”的意思,“设官司”可能是指设立官员或者管理机构,“领岩砦”则可能是指负责管理和保护某个区域。
- 两衙排签立,日与刀剑对:这句诗描述了官员们排着队站岗执勤的情景,他们手持刀剑,时刻准备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里的“排签立”可能是指排队站立的意思,而“日与刀剑对”则表示他们在岗位上坚守岗位,不怕牺牲。
- 匪曰牧人民,而云禦魑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员职责的质疑和讽刺。这里的“匪曰”表示“不是”的意思,“牧人民”可能是指治理和管理民众的工作,而“而云”则表示反问的语气。诗人认为这些官员并没有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是在抵御魑魅魍魉(一种迷信说法,指邪恶之物)。
- 昔贤迁谪到,所以多感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那些因为犯错而被贬谪的人的同情和感慨。这里的“昔贤”指过去的贤能之士,“迁谪到”意味着被贬谪到其他地方,而“所以”则表示原因或目的。
- 俾山蒙恶名,夫岂山之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地环境的担忧和呼吁改善的愿望。这里的“俾”意为“致使”,”夫岂山之罪”则表示并非自然条件恶劣而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 不作一钱直,斯言毋已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物价问题的关注和不满。这里的“不作一钱直”可能是指物价高昂,不值得花费一分钱的意思,而“斯言毋已太”则是说这种观点过于夸张,没有事实依据。
- 圣朝怀远人,吏职视殿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策的赞赏和支持。这里的“圣朝”指的是国家或政府,”怀远人”可能是指关心和照顾远方的人们的政策或措施”吏职视殿最”则表示官员们的职责和表现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成绩和表现。
- 此邦瘴疠区,迁转异流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地气候和生活环境的担忧和不满。这里的“此邦”可能是指当地的地区名称,“瘴疠区”则表示疾病和瘟疫频发的地区,“迁转异流辈”则表示官员们的调动和升迁情况与其他地区不同。
- 于今号捷径,上考率三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僚主义现象的批评和讽刺。这里的“号捷径”表示追求捷径、走捷径的行为,“上考率三载”则表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且时间长达三年。
- 寄语亲民官,后来须自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祝福。这里的“亲民官”可能是指那些亲近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自爱”则表示自己应该珍惜自己的权力和责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阳朔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通过对官员们的描述和讽刺,表达了对官僚主义现象的不满和反对。同时,诗人也提出了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希望官员们能够珍惜自己的权力和责任,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