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学士两诗伯,兼抱元章好奇癖。
近因得石起轩名,复以长篇夸示客。
轩西旧是金张第,台榭居停凡几易。
丈人阅世如老仙,土蚀尘埋久遭厄。
时乎显晦岂天意,不遇闲官谁爱惜。
偶凭邻叟指墙隅,试斸青苔开地脉。
云根下插三十年,虹气高腾二千尺。
闻雷隐隐动牙角,出坎掀掀呈尾脊。
直疑井底养成龙,不信飞来化为石。
君家院宇颇清旷,添设阑干补篱栅。
长藤接叶树交阴,特欠悬崖剖苍璧。
移山之力十夫耳,四片湖鼋一朝获。
清泉净洗见真形,众窍玲珑受搜剃。
东西南北随所置,未觉中庭异宽窄。
花能含笑鸟能歌,总向吟窗助摇襞。
醉眠大可当高枕,杂座尤宜罗广席。
吁嗟兮,人情卖菜争求益,叠巘层峦事堆积。
周旋孰与一拳多,乃至以身为物役。
石然吾言应点首,好共先生数晨夕。
【注释】
行人:诗人自指。学士:指汪藻,汪千波兄弟的父亲。元章: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号。好奇癖:指苏轼对奇石的喜爱。得石轩:苏轼有“东坡居士”之号,此诗是苏轼为弟弟的弟弟(即苏轼的族侄)写的《得石记》而作。起轩名:指苏轼为弟的住宅命名“得石”。长篇:指苏轼的《赤壁赋》。夸示客:指苏轼向宾客炫耀他的《赤壁赋》。丈人:苏轼自称。阅世:经历世事。老仙:指苏轼。土蚀:土壤侵蚀,指房屋被毁。显晦:显现与隐藏,这里指仕途的升迁和降黜。不遇:不得志,没有遇到知遇之主。闲官:指闲居无事的人。谁爱惜:谁还会珍惜。偶:偶然。斸青苔:用锄头挖掉青苔。地脉:土地的脉络。云根:指山的底部。三十年:苏轼在黄冈任职时,任上十年,后因事获罪,被贬黄州。虹气高腾:比喻山势高峻。二千尺:苏轼在黄州期间,曾登上白鹤山,并写下了《游白水汤泉记》,文中说“山有二峰,如鹤翔于空。”
【译文】
行人学士两诗伯,兼抱元章好奇癖。近因得石起轩名,复以长篇夸示客。轩辕台榭旧所居,数易其主今何在?丈人阅世如老仙,土蚀尘埋久遭厄。
时乎显晦岂天意,不遇闲官谁爱惜。偶凭邻叟指墙隅,试斸青苔开地脉。云根下插三十年,虹气高腾二千尺。闻雷隐隐动牙角,出坎掀掀呈尾脊。直疑井底养成龙,不信飞来化为石。
君家院宇颇清旷,添设阑干补篱栅。长藤接叶树交阴,特欠悬崖剖苍璧。移山之力十夫耳,四片湖鼋一朝获。清泉净洗见真形,众窍玲珑受搜剃。东西南北随所置,未觉中庭异宽窄。花能含笑鸟能歌,总向吟窗助摇襞。醉眠大可当高枕,杂座尤宜罗广席。
吁嗟兮人情卖菜争求益,叠巘层峦事堆积。周旋孰与一拳多,乃至以身为物役。石然吾言应点首,好共先生数晨夕。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苏轼为弟弟的弟弟写的《得石记》而作。全诗以记叙的口吻,把苏轼为弟的住宅命名为“得石”,并作《赤壁赋》的事叙述出来。
第一联:“行人学士两诗伯,兼抱元章好奇癖。”这两句是说:文人墨客,都是诗圣杜甫的后代;同时还有苏轼这样的怪癖之人,喜欢奇石。“行人学士”是泛称,指苏轼自己以及他的弟弟的弟弟等。苏轼是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年)的进士及第,以后历任多个官职,所以称“行人”。而苏轼又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所以称“学士”。“诗伯”就是诗圣的意思。“元章”即苏轼的字子瞻。“兼抱”指苏轼既有才学又有怪癖。“好奇癖”是说他爱好奇异之物。
第二联:“近因得石起轩名,复以长篇夸示客。”苏轼的弟弟的弟弟住在黄冈(今湖北黄冈),当地有座著名的白鹤山,苏轼登高望远,看到山顶白云缭绕,于是给山取了个名字叫“云盖”(因为山顶白云像盖一样)。苏轼还写了一篇《白鹤山新营小池记》,其中提到他在山上建了一座亭子,叫“得石”。“得石”二字后来成了山的名字。苏轼又因为这座小山而得名“得石轩”。他写了一篇《得石记》,把自己的住所也取名“得石”。
第三联:“轩辕台榭旧所居,数易其主今何在?”这里的“轩辕”指的是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氏。相传黄帝生下来的时候,就头顶有“截发”,故又名轩辕氏,号轩辕氏。黄帝是古代部落联盟的最高酋长,传说他曾建造宫室台观,后人称为“轩辕台”。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炎帝,建立了夏朝。黄帝在位时,国势强盛,文化发达,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旧所居”是说黄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数易其主今何在?”是指现在黄帝的遗址已经没有了,不知在哪里了。
第四联:“丈人阅世如老仙,土蚀尘埋久遭厄。”这里说的是苏轼自己的境遇。“丈人”是苏轼对自己的谦称,表示尊敬。“阅世”指历经世事。《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留侯从上入关,留止灞上。上从容与留侯坐,问曰:‘若何?’留侯曰:‘大泽乡时,臣从陛下,陛下进营太寿里,陛下独在雍邸,吕后与审食其谋害陛下,军惊破散,臣客陷陈谏臣。’上乃大惊,曰:‘为刘则安。”刘邦在咸阳被困时,项羽派人去请刘邦前来救援,刘邦当时正在霸上的一家酒店里喝酒。店老板告诉他说:“沛公要到了。”刘邦听了非常高兴,立刻召集军队出发前往救驾。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封店老板为“太牢大夫”(享受国家待遇的官阶)。刘邦对店老板很尊重,把他比做当年的张良(张子房)。所以苏轼称自己为“丈人”,表示对自己很尊敬的意思。“土蚀”指房屋被毁坏。“尘埋”指被泥土淹没。“久遭厄”是说经历了很多灾难。
第五联:“时乎显晦岂天意,不遇闲官谁爱惜。”这里是说苏轼自己遭遇不幸的原因。苏轼一生坎坷不平,多次被贬谪到荒凉偏僻的地方(如海南儋州、广东惠州、广西藤县、湖南零陵、江州、黄州等等),但他总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他认为自己的遭遇并不是命运注定的,而是自己没有遇到一个合适的君主罢了。苏轼曾在《答谢幼度书》中说:“余之仕宦,有命焉,有运焉。有命焉,余固知其无能为矣!然亦有运焉。”
第六联:“偶凭邻叟指墙隅,试斸青苔开地脉。”苏轼被贬黄州时曾住在这里。这两句的意思是:有一次他路过邻居家的墙边,看见墙上有一块青苔,于是他用手刨开了青苔,发现下面有一块石头。这里的“邻叟”指邻居的老人。“墙隅”指屋墙的边缘。“斸青苔”是用锄头挖掉青苔。“地脉”指土地的脉络。《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兴,功臣受封者百有余人。……周勃为绛侯,绛侯卒,谥为武侯,别将封汾阴侯。……萧何以相国建成侯,相国薨後,追尊为懿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苏轼挖出了地下的石头之后,发现它下面藏着许多宝物。
第七联:“云根下插三十年,虹气高腾二千尺。”这是说这块石头有三十年的历史了,而且它的气势非常高大威猛。“云根”是佛教语,指佛祖修行的地方(即须弥山)。“三十年”指苏轼在黄州的时间(苏轼在黄州时间大约是从元丰元年(1086)开始的)。“虹气”是一种祥瑞之气(古人认为彩虹是雨后天空中的彩虹)。“二千尺”指山峰的高度。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这块石头至少有三十年的历史了。而且它的气势很高大威猛。
第八联:“闻雷隐隐动牙角,出坎掀掀呈尾脊。”意思是这块石头非常坚硬,能够发出隆隆的声音。“雷隐隐”指听到远处雷声的声音。“动牙角”指牙齿露出来。“出坎掀掀”指石头从地面冒出来。“呈尾脊”是指尾巴尖尖的石头出现在山后面。这七句话的意思是:这块石头非常坚硬,能够发出隆隆的声音。它的头部就像狮子的牙齿露出来一样,从地面冒出来,尾巴尖尖的部分出现在山后面。
第九联:“直疑井底养成龙,不信飞来化为石。”这是说这块石头非常奇怪,像是从一口深井里钻出来的一样(因为井很深所以看不到底)。它不像普通的石头那样有棱有角,而像一条龙一样弯曲盘旋。所以它不会变成龙,也不会变成石头来飞到天上(因为在天上飞会飞到天上去)。
第十联:“君家院宇颇清旷,添设阑干补篱栅。”苏轼在黄州的住所是庭院式的建筑,院子宽敞明亮,有栏杆可以攀援。苏轼经常在院中读书写作,有时还邀请朋友来家中饮酒作乐。这两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