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疑之麓,潇湘之浔,碧罗带绕青瑶簪。
元音一散万万古,堕入泱漭气郁沈。
渔翁鼓棹如鼓琴,晚遇元柳为知音。
却将欸乃曲,写出烟波心。
雨蒙蒙兮木梣梣,鹧鸪低飞猿叫阴。
一声两声斑竹裂,十里五里江天阴。
秋风掠岸凉吹襟,思妇夜敲断续砧。
忽然日出花满林,黄鹂紫燕春愔愔。
游丝飘空几千尺,山长水阔无古今。
乍高乍坠势莫禁,愈近愈远端难寻。
不知觌面者谁子,恍若独坐成连海外之孤岑。
吴生绝技乃至此,正气所感感更深。
我思欲学奈衰老,心粗指硬恐不任。
膏肓稍以砭石针,有耳肯听桑濮淫。
吁嗟乎,吾之知吴盖已浅,聊托寂莫沧浪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四个方面,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组。
本题中,A项诗句“吴生绝技至此”中的“至此”错,应为“于此”,意为“止于这里”。“至”与“于”音同形近义不同,“至”有“到、尽”“到达”之意,“于”有“在”“从”“向”之意,此处用“止”字更恰当;
C项诗句“有耳肯听桑濮淫”中的“淫”错,应为“音”。因为“淫”是放荡之意,而“音”是声音之词;
D项诗句“愈近愈远端难寻”中的“近”错,应为“远”。因为“近”是距离的意思,“远”是指距离遥远。
【答案】
①“九疑之麓”,指山名九嶷山;②“潇湘之浔”,指水名湘水;③“碧罗带绕青瑶簪”,形容琴声如美人翠绿的发带缠绕着青色的玉簪。④“元音一散万万古”,意谓这美妙的琴声自古至今都如此。⑤“堕入泱漭气郁沈”,意思是琴声使人感到深沉、压抑、郁闷。⑥“渔翁鼓棹如鼓琴”,以渔民打鱼时鼓棹的动作比喻吴观心弹琴时的神态。⑦“却将欸乃曲,写出烟波心”,意思是说吴观心竟能将那优美的《欸乃曲》弹奏得如同自己心中的烟波一般。⑧“秋雨蒙蒙兮木梣梣”,意思是说秋天的小雨使树木更加茂盛了。⑨“鹧鸪低飞猿叫阴”,意思是说鹧鸪鸣声哀凄,猿猴叫声悲凉。⑩“一声两声斑竹裂”,意谓江面上的波浪声越来越响,仿佛竹子被震裂的声音。⑪“十里五里江天阴”,意思是说江面上飘来的雾霭越来越浓,天色越来越昏暗。⑫“秋风掠岸凉吹襟”,意思是说秋风掠过水面,使衣襟感到凉意。⑬“思妇夜敲断续砧”,意思是说思念远方亲人的女子夜里不停地敲打着断续的砧石,来抒发心中的哀怨。⑭“忽然日出花满林”,意思是说突然之间太阳升起,花树满园。⑮“黄鹂紫燕春愔愔”,意思是说春天到来,鸟儿啼鸣,春天的景色显得十分美好。⑯“游丝飘空几千尺”,意思是说空中飘荡着长长的游丝,有几千里长。⑰“山长水阔无古今”,意思是说青山和流水都是那么遥远,看不到尽头,没有过去和未来。⑱“乍高乍坠势莫禁,愈近愈远端难寻”,意思是说乐曲忽高忽低,变化莫测,越听越觉得它遥远难寻。⑲“不知觌面者谁子”,意思是不知道面前演奏的人是谁。⑳“恍若独坐成连海外之孤岑”,意思是说他恍如独坐在海外一座孤独的山峰上。㉑“吴生绝技乃至此”,意思是吴观心技艺已经达到了这种境界。⒃“正气所感感更深”,意思是说吴观心的琴艺感动了他的心灵。㉒“我思欲学奈衰老,心粗指硬恐不任”,意思是说我想学习琴艺但又感到自己年老体弱,手指粗笨,恐怕不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