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城中连日雨,草桥霁色宜今夜。
滹沱南徙故道存,疑有蛟龙伏潭下。
水面团团月东吐,城头滟滟河西泻。
空庭置酒荇藻间,古柏高槐互相亚。
廿年尘坌今已𧮭,此夕清凉天所借。
吏曹初散不闻呼,好客能来何用谢。
人言僻县少公事,我爱闲居似村舍。
不教僮仆课鸡豚,聊与儿孙给梨蔗。
一杯对饮要无愧,九折驱车终可怕。
平生惯被醉尉嗔,但恨未逢刘四骂。

【注释】:

  1. 陆川城:地名,今在四川成都附近。
  2. 草桥:地名,在今四川郫县境内。
  3. 滹沱河:即滹沱水,源出山西五台山,流经河北省,入于海。
  4. 荇藻间:荇菜和藻类植物之间。
  5. 廿年尘坌:二十年来尘土满身。
  6. 僻县:边远的小县城。
  7. 闲居:隐居的住所。
  8. 九折:古时一里为九十步,故称车程百里为“九折路”。
  9. 刘四:指东汉末年刘璋部下的将领刘巴。他为人豪爽直率,善于饮酒,曾骂过刘备。
    白话译文:
    陆川城中连日下雨,草桥上雨停后天晴了。滹沱河向南迁移,原河道尚存,疑有蛟龙潜伏潭下。水面上团团月亮从东面出来,城头滟滟河水向西倾泻。空庭院中摆酒席,荇藻之间。二十年来尘土满面,今夜清风吹来天也借我清凉。吏曹初散后,不再听见呼号声,好客的人来了,何需谢他。人们说偏僻小县城少公事,我爱这闲居像村舍。不教童仆操鸡豚,聊与儿孙给梨蔗。一杯对饮要无愧,九折驱车终可怕。平生惯被醉尉嗔,但恨未逢刘四骂。
    赏析:
    《中秋月》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律,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诗是作者于公元一〇八三至一〇八五年(宋哲宗元祐八年至九年)在眉州任知州时所作,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此此诗是他谪居黄州时的中秋之作。全诗以明月为题,通过写中秋之夜的月色、人情、景色等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以及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是苏轼诗歌创作中的名篇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