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生古墓,墓古鸦亦老。
当风叫空巢,败叶栖众草。
方当托高荫,岂意守枯槁。
嗟彼种树人,悟机乃不蚤。

注释:

白杨:指白色的杨柳树。

墓古鸦亦老:古代的坟墓上也有乌鸦栖息,它们已经老了。

当风叫空巢,败叶栖众草:当微风拂过时,树枝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呼唤着什么。而那些已经枯萎的树叶则静静地躺在草丛中,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

方当托高荫,岂意守枯槁:正当它依赖着高大的树木遮阴时,却不料最后只能孤独地守候在那片枯黄的土地上。

嗟彼种树人,悟机乃不蚤:真是可悲啊,那个种树的人,他领悟了生命的道理,却太晚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第一句“白杨生古墓”,描绘了一幅古老的墓地景象,白杨树生长在其中,显得格外凄凉。这里的“古墓”并非实指某一座具体的墓地,而是用来形容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暗喻着人生如死一般的寂寥与无奈。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死轮回的认识,认为人生就像一棵白杨树,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最终还是要归于尘土。

第二句“墓古鸦亦老”,进一步强调了墓地的古老和乌鸦的衰老。这里的“老”字不仅形容了乌鸦的外貌,更传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悲凉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无常性的深刻认识。

第三句“当风叫空巢,败叶栖众草”,描绘了一幅风中摇曳的景象。当微风吹过时,树枝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是在呼唤着什么。而那些已经枯萎的树叶则静静地躺在草丛中,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这里的“空巢”和“败叶”象征着生命的结束和消逝,而“众草”则代表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既有生机又充满哀愁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第四句“方当托高荫,岂意守枯槁”,进一步揭示了生命的悲哀。正当它依赖着高大的树木遮阴时,却不料最后只能孤独地守候在那片枯黄的土地上。这里的“高荫”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安宁,而“枯槁”则代表着生命的终结和消亡。诗人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哀叹。

最后一句“嗟彼种树人,悟机乃不蚤”,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总结和升华。正是那个种树人,他领悟了生命的道理,却太晚了。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种树人的感慨之情,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之情。他感叹自己错过了领悟生命道理的最佳时机,因此无法避免走向生命的尽头。

整首诗以白杨树为载体,通过对它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它既有对生命无常性的深刻认识,又有对人生苦短的无奈感叹;既有对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又有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求。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