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光荡我前,一碧开玻璃。
岸阔山断续,船轻浪参差。
但闻捍索鸣,心与闲云驰。
万木尽却走,孤帆正穷追。
道场屹不动,白塔如卓锥。
平生汗漫游,老懒意渐隳。
结念在苕霅,泛宅方自兹。
【注释】
- 川光:指水波。荡:摇曳。漾:水面微动。2. 一碧:一片碧绿色。开玻璃:形容水波荡漾,晶莹剔透。3. 岸阔山断续:岸边宽广,山势连绵起伏,断断续续。4. 捍索:船用绳索系住船身防止翻沉。5. 万木尽却走:万木都随着波浪向后退去。6. 结念:牵挂、惦记。苕霅:苕溪和霅溪(浙江两河的合称)即浙江。泛宅:泛指游历四方。方自兹:从此在此处。此为题序中的第二首,是作者游览浙江苕溪一带时所作。
【赏析】
“风高浪静大江流,舟过前头望眼愁。”首句写景,风高浪静,正是乘舟的好天气,但诗人却无心欣赏,因为眼前的景象使诗人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遭遇,不由得心潮激荡,涌起无限感慨。“我”字写出了诗人的主观心境,而这种心境又是从客观景物中引发的。
接下来两句:“岸阔山断续,船轻浪参差”,是说江岸宽阔,山峦起伏,两岸之间有一段距离,船儿在江面上飘浮着,随波浪起伏不定,时而靠近岸边,时而离开岸边。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浩瀚无边的大河和苍莽起伏的群山。
“但闻捍索鸣,心与闲云驰。”这两句诗则是通过听觉描写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听见了船用绳索系住船身以防止翻沉的响动,心中不禁与悠闲自在的云彩一起驰骋起来,仿佛自己变成了一只无拘无束的鸟儿。这里的“但闻”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也暗示了他的思绪已随江水而去。
“万木尽却走,孤帆正穷追。”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江上的景象,万株树木都随着波浪向后退缩,只有那一只孤独的帆船正在奋力追赶着前面的东西。这里运用了一个对比手法,一方面是万木随波逐流,另一方面却是孤帆逆流而行。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道场屹不动,白塔如卓锥。”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岸边的景物。一座古老的道场巍然屹立在江边,它似乎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显得格外庄重威严。而在道场的旁边,一座白色的宝塔也傲然矗立,它的形状如同一根长锥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平生汗漫游,老懒意渐隳。”这两句诗则回到了诗人自身的感受。他曾经长时间地漫游在外,四处奔波,如今虽然已经年迈体衰,但仍然没有放弃追求梦想的决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志向和热情却逐渐消磨殆尽了。这里通过对过去的回顾和现在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深刻认识。
最后两句:“结念在苕霅,泛宅方自兹。”这是一首题序中的第二首。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游历四方生活的向往之情。他希望能够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找到心灵的归宿,过上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
【译文】
大风渡前山漾
波澜荡漾映照在我的面前,一片碧绿清澈如玻璃。
岸边辽阔山峦绵延起伏,船只轻盈浪花交错。
只听到船用绳索系住船身的声音,我的心也随之飞扬追逐。
万株树木都随风倒退,只有那一只孤帆正奋力追赶。
道场巍峨不动如山岳,白塔高耸如同卓锥。
平生漂泊游荡四方,晚年懒惰志向消磨。
寄托心愿在苕溪一带,泛家游历在此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