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聚劫灰,入门尚茅茨。
曾经上番住,径造不见辞。
短墙日就颓,故榻犹未移。
阇黎颇好事,指我壁上诗。
重来亦偶然,翻触徂年悲。
【注释】
⑴古刹:佛寺。聚劫灰:指寺院经过战乱后,瓦砾堆积。茅茨(fú cí):茅草盖的屋顶。上番:这里指在外地作客。径造:径直进入。不见辞:没有拒绝。
⑵短墙:指寺墙。日就颓:指寺墙上的瓦已脱落。故榻:旧时僧人用的坐塌,指僧人用过的坐具。
⑶阇黎(chē lí):对和尚的尊称。好事:喜欢收藏或欣赏书画、字画的人。壁诗:墙上所挂的字画。
⑷徂(cú)年:逝去的岁月。悲:悲凉。
【译文】
古老的寺院中堆积着战火留下的瓦砾,刚刚走进大门,看到的还是茅草覆盖的屋顶,曾经在外地居住过,径直进入,没有遭到拒绝;寺墙已经破旧,旧有的床榻还保留着原样没有移动;和尚喜欢收藏书画,他指着我壁上的一幅字画说:“这是你写的?”
重来此山寺也是偶然之事,翻触到往事,勾起了悲伤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人来到山寺,见寺内残砖断壁,便在墙上写了一首诗,然后离开。这首诗是写自己初到山寺时的情景和心情。诗的开头两句写山寺之破败,“僧舍消暑”四字点明题壁诗的写作背景,即夏日酷热时到山寺避暑。“古刹”三句写山寺的破败状况:瓦砾成堆,茅草顶屋,昔日繁华已成乌有。这一句为后面两句铺垫,为题壁诗埋下伏笔。“曾经”两句写自己曾在此地暂住,但未曾与山寺的主人见过面。“径造”两句写自己进山寺时的情形:径直而入,没有遇到任何阻拦。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寺主的好感,以及再次来访时的感慨。“指点”二句写寺主喜爱收藏书画,并指名向诗人索要诗作。“重来亦偶然”二句写诗人对于这次再访山寺,又增添了些许伤感。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语言朴实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