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前夜雨,暴涨声辟易。
昨日与桥平,今朝露水栅。
晚来觇盈缩,又减三五尺。
一条修尾蛇,东向投远碧。
菰蒲尽偃仆,上带泥土迹。
我欲追蹑之,前行洑磐石。
初疑遇壮士,拔剑斫其脊。
径开中巳拆,首尾犹跳掷。
却坐石上观,平心随所适。
有如杯底影,仰面意旋释。
人生骇愕缘,多伺躁妄隙。
归来虚室中,静见鼻端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晚行裂帛湖上观水势》。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晚行裂帛湖上观水势 - 这是诗的开头,描写了在湖上观察水势的景象。”晚行”可能指的是傍晚的时候行走或者观赏。”裂帛”则形容水面波纹像撕裂的丝帛一样清晰可见。
- 译文:在湖上观看水波的涌动。
- 注释:晚行(行走在晚霞下),裂帛(波纹像撕裂的丝帛)。
- 西山前夜雨,暴涨声辟易 - 描述了山前的夜晚大雨及其带来的声响。”辟易”在这里可能是指被突如其来的大雨吓到了。
- 译文:西山前夜降下的大雨声让人感到惊讶。
- 注释:前夜(晚上),暴雨的声音。
- 昨日与桥平,今朝露水栅 - 这两句描绘了昨天和今天水位的变化。”桥平”可能指的是水位下降到可以走桥的程度。”露水栅”则形象地描述了水涨时,水草和其他植物被水覆盖的情形。
- 译文:昨晚水位低至可以过桥,而今日则露出水面的水草。
- 注释:昨日,桥平;今朝,露水栅。
- 晚来觇盈缩,又减三五尺 - 描述了观察水流变化的过程。”觇盈缩”意指观测水的流动和水位的变化。
- 译文:傍晚时分观察水位的变化,发现又降低了三四处。
- 注释:觇(chān,观察、凝视),盈缩(水位的高低变化)。
- 一条修尾蛇,东向投远碧 - 这两句描绘了一条蜿蜒游动的蛇,其尾巴指向远方。”修尾”形容蛇的尾巴长而且优美。
- 译文:一条修长的蛇向东游去,它的尾巴指向远方的碧波。
- 注释:一条,修尾蛇,东向投远碧。
- 菰蒲尽偃仆,上带泥土迹 - 描述了湖边生长的菰蒲和其他植物被淹没的情景。”偃仆”意味着倒下或倾倒。
- 译文:菰蒲和其他植物全部倒下,上面还沾有泥土的痕迹。
- 注释:菰蒲,偃仆,泥土迹。
- 我欲追蹑之,前行洑磐石 - 描述了想要追上这条蛇并继续前进的愿望。”追蹑”意味着追逐和追随。”洑磐石”可能是描述水流冲刷着岩石。
- 译文:我想要追逐它,但必须先行于湍急的溪流之上的岩石。
- 注释:追蹑,洑磐石。
- 初疑遇壮士,拔剑斫其脊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遇到强敌时的勇敢反应。”遇壮士”可能是指遇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者敌人。”斫其脊”意味着砍击敌人的背部。
- 译文:起初以为遇到了强大的对手,于是拔出剑砍向对方的背部。
- 注释:初疑,遇壮士,斫其脊。
- 径开中巳拆,首尾犹跳掷 - 描述了水流在经过中巳河段后,河道变得开阔,水流跳跃。”中巳”是一个历史地名,可能位于古代中国某个地方。
- 译文:水流经过中巳河段后,河道变得宽阔,水流跳跃不停。
- 注释:中巳,径开,首尾犹跳掷。
- 却坐石上观,平心随所适 - 描述了诗人选择坐在石头上休息并放松心情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观。”却坐”意味着停下来坐下。
- 译文:停下脚步坐在石头上观赏周围景色,心情随处可安。
- 注释:却坐(停下来),平心随所适。
- 有如杯底影,仰面意旋释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深刻感受。”杯底影”可能是指茶杯底部的影子,比喻事物的表象或瞬间。
- 译文:就像杯子底部的影子一样,当它被举起时便消失。
- 注释:有如,杯底影,仰面意旋释。
王维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光山色图,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