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山翻苦忙,忽忽度长日。
徘徊抚良夜,清景殊未毕。
邻僧闭门早,避月不肯出。
客来扣柴门,带月入尔室。
空堂琉璃暗,古佛黑如漆。
不有好事人,清光为谁溢。

月下步入邻庵同杲公

寻山翻苦忙,忽忽度长日。

徘徊抚良夜,清景殊未毕。

邻僧闭门早,避月不肯出。

客来扣柴门,带月入尔室。

空堂琉璃暗,古佛黑如漆。

不有好事人,清光为谁溢。

译文:
在月光照耀下走进邻居的庵堂,与杲公一同寻觅山林之美,
虽然辛苦地寻找却总是匆匆忙忙,度过漫长的时光。
我在宁静的夜晚里徘徊不已,美丽的景色还没有全部欣赏完毕。
邻居的和尚早早关门避光,不愿出来见客。
客人敲门进庵拜访,带着月光进入了我的屋子。
空荡荡的殿堂中琉璃瓦映着月光显得暗淡无光,
古佛像被漆黑的颜色笼罩得如同涂了漆。
如果没有那些爱好山水的人,清澈的光芒又怎么会溢出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邀请下赴邻庵与杲公一起赏月的情景描写。诗人通过对月光、古佛、僧人和清光这些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又神秘的山林夜景图。

诗的开头四句“寻山翻苦忙,忽忽度长日。徘徊抚良夜,清景殊未毕”,通过“寻山”、“翻苦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渴望与追求,而“忽忽度长日”则透露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夜晚的安宁之中徘徊,享受着美景带来的愉悦,但美好的景色似乎还没有完全展现。

“邻僧闭门早,避月不肯出。”这句揭示了诗人与邻僧之间的互动。尽管月亮明亮,但邻僧却选择闭门不出,不愿意迎接客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与人为善、乐于分享的美好愿望。同时,这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一种境界。

第三段“客来扣柴门,带月入尔室。”描述了诗人受到邀请进入庵堂的情景。诗人被邀请到邻居的庵堂中,与杲公共同欣赏月色。这里的“带月入尔室”既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光洒入屋内的情景,也寓意着友情和交流的深入。

“空堂琉璃暗,古佛黑如漆。”两句描绘了庵堂内幽暗的氛围。诗人用“空堂”形容庵堂空旷,用“琉璃暗”和“黑如漆”形容古佛像的昏暗,进一步衬托出夜色中的寂静与神秘。

最后一句“不有好事人,清光为谁溢?”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人的关系的思考。没有那些喜爱山水的人欣赏和品味这份美景,那么它又怎能如此美好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相欣赏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通过对月光、古佛、人和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山水夜景图,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