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国东门,言循潞河湄。
层冰裂厚地,雪光照曜之。
草短没烧痕,老杨交枯枝。
晨曦暧我颜,我鬓初有丝。
自从客京洛,三遍东风吹。
藏身人海中,发兴乃更奇。
谁能当此日,一鞭出寻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然后逐句分析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及诗人运用的哪些手法,最后分析诗歌的艺术效果。本题要求赏析诗句,考生要注意结合全诗加以赏析,注意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元日出东便门:新年伊始,从东便门走出家门。
朝出国东门,言循潞河湄。层冰裂厚地,雪光照曜之。草短没烧痕,老杨交枯枝。晨曦暧我颜,我鬓初有丝。自从客京洛,三遍东风吹。藏身人海中,发兴乃更奇。谁能当此日,一鞭出寻诗。
注释:新年伊始,从东便门走出来迎接新春。早晨沿着潞河往东走去。厚厚的冰层裂开了,覆盖着大地;雪光闪耀,照映着万物。小草已经枯黄,没有燃烧过的痕迹;老杨树的枝条交缠着枯死的叶子。清晨的阳光暖洋洋地照着我的脸庞,我的头发也长出了几丝白丝。自从离开故乡京城洛阳之后,已经过了三次春节。我隐藏在茫茫人海之中,但心中却充满了豪情壮志。有谁能承受住这美好的时光?我趁着春天的东风,驾着马鞭出发去追寻自己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刘因于大德二年(1298年)春初从京师回乡途中所作。诗的首句“元日出东便门”,点明时间,表明这是诗人回到家乡后写的第一首诗。次句“朝出国东门”,承首句而来,进一步写自己离家的情景。第三四两句“层冰裂厚地,雪光照曜之”描写了北国风光,为下文抒发情感作了铺垫。五六两句“草短没烧痕,老杨交枯枝”则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岁月流逝,暗示诗人内心的沧桑。接着两句“晨曦暧我颜,我鬓初有丝”,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以下几句则转入抒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远离家乡时所怀有的豪迈情怀。最后两句“谁能当此日,一鞭出寻诗。”则是诗人借景抒情的结果。整首诗歌意境宏大,气势磅礴,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无穷。
【答案】
元日
元日出东便门
朝出国东门,
言循潞河湄。
层冰裂厚地,
雪光照曜之。
草短没烧痕,
老杨交枯枝。
晨曦暧我颜,
我鬓初有丝。
自从客京洛,
三遍东风吹。
藏身人海中,
发兴乃更奇。
谁能当此日,
一鞭出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