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都燕京,辽左本根倚。
东西营镐洛,周制正如此。
城阙遥相望,关隘纷可指。
设官重保障,未可猛政理。
阡陌屯田开,户口豪右徙。
卅年尽土著,烟火变墟里。
仁人来抚循,尔辈皆赤子。
送杨筠湄通参赴任奉天国家都燕京,辽左本根倚。
东西营镐洛,周制正如此。
城阙遥相望,关隘纷可指。
设官重保障,未可猛政理。
阡陌屯田开,户口豪右徙。
卅年尽土著,烟火变墟里。
仁人来抚循,尔辈皆赤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历史场景的古诗,表达了对辽左地区历史的回顾和感慨。下面是逐句的解析:
送杨筠湄通参赴任奉天 - 这首诗是为了送别杨筠湄前往奉天(今天的沈阳)担任通参(即通事,一种翻译官职)而作。
国家都燕京,辽左本根倚 - 国家的政治中心在燕京,而辽左地区则是根基所在。这两句强调了燕京的战略地位和辽左地区的经济重要性。
东西营镐洛,周制正如此 - 描述了历史上的交通要塞,镐京、洛邑等,以及这些地方的军事和政治重要性。这里引用了古代中国周朝时期的历史典故。
城阙遥相望,关隘纷可指 - 描述了城墙和城门之间的距离遥远,以及关口和要塞的分布情况。
设官重保障,未可猛政理 - 表达了政府需要重视官员的设置以保障安全,但不可过分使用严厉的政策来治理。
阡陌屯田开,户口豪右徙 - 描述了农田的开辟和人口的变化,豪绅贵族被迫迁移。
卅年尽土著,烟火变墟里 - 表达了三十年间,原本的居住地变成了废墟,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仁人来抚循,尔辈皆赤子 - 最后一句表达了希望有仁德的人来到辽左地区进行安抚和治理,暗示这里的人民都是无辜的百姓。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辽左地区的历史背景、政治和经济状况,反映了古代中国的边防策略和治理理念。通过对燕京的赞美和辽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辽左地区人民的同情。整体上,诗歌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深刻的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