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我梦滕王阁,东北风高响檐铎。
觉来舟子巳开篷,澹月微痕天一角。
须臾湖面过如飞,霜气扑船人揽衣。
苍茫烟雾来时路,水底红轮吐半规。
也知此景殊不恶,失意翻令感牢落。
少文四壁有江山,何苦年年事飘泊。

【注释】

晓渡鄱阳湖:清晨渡鄱阳湖。

三更:夜深时。滕王阁:在南昌城西,因唐代诗人王勃曾作《滕王阁序》而知名。

东北风高响檐铎:东北风刮得很急很大,把屋上的铃铎都震得叮当作响。

觉来舟子巳开篷:醒来时看到船家已经打开了篷。

澹月微痕天一角:淡淡的月光洒在天空中,只留下一片影子。

须臾湖面过如飞:过了一会儿,湖面上的水波荡漾得很快。

霜气扑船人揽衣:寒风吹过来,使人不由自主地裹紧衣襟。

苍茫烟雾来时路,水底红轮吐半规:远处的烟云迷茫难辨,仿佛是天上的红日半隐在水中。

也知此景殊不恶:也知道这样的景色并不恶劣。

牢落:失意、凄凉。

少文:指李白。

江山:指江西。

何苦:为什么。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李白从江州(今江西九江)被流放途中。诗中描绘了晨渡鄱阳湖时的所见所闻,并抒发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梦”是虚写,“滕王阁”是实写。“三更”,点明时间;“东北风”,“响檐铎”,渲染出夜深时分的凄清气象。

颔联写晨曦初照,曙光映照在湖面上。“觉来舟子已开篷”,点出了“晓渡”。诗人由梦中惊醒,见船夫已经打开篷盖准备启航,自己才恍然记起昨夜的梦境。“觉来”二字表明诗人是在梦中度过漫长的黑夜,黎明时才醒的。

颈联描写湖上风光,以动衬静,以动衬哀。“须臾”二字写出了湖水荡漾的迅速,“霜气扑船人揽衣”。“苍茫”二字写出了雾气茫茫,迷蒙难辨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晨光中鄱阳湖的美景,而且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欣喜。

尾联抒情。“苍茫烟雾来时路,水底红轮吐半规。”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晨雾比作风烟,将水底的红日比作一轮明月,使景物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内心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写诗人对仕途失意的感慨。“也知此景殊不恶”一句是说知道这样的景色并不恶劣,但是“失意翻令感牢落”,由于心情失意,反而觉得更加凄凉。

全诗意境开阔,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