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女尼颜似玉,布袜青鞋行彳亍。
白日潜形灌莽中,逢人不敢吞声哭。
自言生长本名家,阿父才名宋玉夸。
千里飘飘随远宦,一家迢遰入三巴。
养成娇女娇无偶,掌上明珠唾随口。
花前侍妾尽知书,镜里新妆时学母。
自从观察去朝天,官署清凉遂可怜。
寇盗西南俄阻隔,彗氛狼鬣扫东川。
孤儿寡妇皆臣仆,翠袖搴萝行补屋。
卖散平头计渐贫,嫁分红粉身何独。
飘零无赖到南迁,夫婿移家远入滇。
几夜新婚成永诀,旋收战骨葬江边。
早年沦落多关命,石上三生眼前证。
便遣情缘着死灰,行依心月开圆镜。
小鬟何意尚随身,宛转青丝手共分。
金剪无声云委地,宝钗有梦燕依人。
扶携同向中山寺,改口人前唤师弟。
别与翻经起法名,庆光旧是闺中婢。
皓齿明眸两比丘,久拚生死等浮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中山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 诗的第一句:“中山女尼颜似玉,布袜青鞋行彳亍。”
- “中山女尼”指的是居住在中山地区的尼姑。
- “颜似玉”形容她的容貌美丽,如同白玉一般纯洁无暇。
- “布袜青鞋”描绘了她朴素的衣着风格,不追求奢华。
- “行彳亍”表示她走路时的样子,步伐稳重而有序。
- 第二句:“自言生长本名家,阿父才名宋玉夸。”
- “自言”意味着她自我介绍或谈论自己。
- “生长本家”指的是出身于某个有名望的家庭。
- “阿父”指她的父亲的昵称,可能是她父亲有才华或有名望。
- “宋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这里可能是在夸赞她的父亲或者家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
- 第三句:“千里飘飘随远宦,一家迢遰入三巴。”
- “千里飘飘”形容她远离家乡,长途跋涉。
- “随远宦”可能是指她跟随丈夫或父亲去远方任职。
- “一家迢遰”同样描述她离开家乡去远方。
- “三巴”是古代对西南地区的一种称呼,这里可能指的是她在旅途中经历了艰难困苦。
- 第四句:“养成娇女娇无偶,掌上明珠唾随口。”
- “娇女”指的是她培养的女儿。
- “娇无偶”表明这个女儿非常娇美,没有其他伴侣。
- “掌上明珠”比喻这个女儿珍贵如珍珠,被捧在手心上。
- “唾随口”形容这个女儿得到的关注和宠爱非常多。
- 第五和第六句:“花前侍妾尽知书,镜里新妆时学母。”
- “花前侍妾”可能是指她在花丛中陪伴着别人。
- “尽知书”意味着她对文学、诗词等知识都很了解。
- “镜里新妆”可能是指她在镜子前化妆打扮的场景。
- “时学母”表示她模仿母亲的妆容和举止。
- 第七至第九句:“自从观察去朝天,官署清凉遂可怜。”
- “观察”可能是指官员或者学者。
- “朝天”可能是指他要去朝廷述职或者巡视。
- “官署清凉”描述他所在的官府环境清幽宜人。
- “遂可怜”表达了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怀念。
- 第十句:“寇盗西南俄阻隔,彗氛狼鬣扫东川。”
- “寇盗”可能是指战争或其他冲突。
- “西南”指的是中国的西南部地区。
- “俄阻隔”表示这些冲突突然之间被阻断或停止。
- “彗氛狼鬣”形容这些灾难性的事件像狼群一样凶猛。
- “扫东川”可能是指这些灾难性事件席卷了整个东部地区。
- 第十一、十二句:“孤儿寡妇皆臣仆,翠袖搴萝行补屋。”
- “孤儿寡妇”可能是指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和寡妇。
- “皆臣仆”表示他们被迫沦为奴隶或仆人。
- “翠袖搴萝”描绘了他们在劳作的场景,用袖子采摘植物。
- “行补屋”表示他们在修补房屋的过程中努力工作。
- 第十三、十四句:“卖散平头计渐贫,嫁分红粉身何独。”
- “卖散”可能是指卖身为奴或出卖自己的田地、财产等。
- “平头”可能是指贫穷潦倒的人。
- “计渐贫”表示他的财富逐渐减少,生活越来越困难。
- “嫁分红”可能是指嫁给富人后,原本的贫穷生活得到了改善。
- “何独”表示只有他自己独自承受这一切。
- 第十五、十六句:“飘零无赖到南迁,夫婿移家远入滇。”
- “飘零无赖”可能是指他因为贫困而流浪到南方。
- “夫婿移家远入滇”表示他的妻子为了生计,也跟随他去云南谋生。
- 第十七、十八句:“几夜新婚成永诀,旋收战骨葬江边。”
- “新婚成永诀”表示他们新婚不久就不得不分离。
- “旋收战骨葬江边”表示他们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的尸体都埋葬在江边。
- 第十九、二十句:“早年沦落多关命,石上三生眼前证。”
- “早年沦落多关命”可能是指他在年轻时就遭遇了很多困境和不幸。
- “石上三生眼前证”表示这些困境和不幸就像石头上的刻痕一样历历在目,难以忘记。
- 第二十一、二十二句:“便遣情缘着死灰,行依心月开圆镜。”
- “便遣情缘着死灰”可能是指他不再留恋过去的情感,将其视为已经熄灭的火焰。
- “行依心月开圆镜”表示他将内心的欲望和愿望转化为明亮圆满的月亮,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 第二十二至三十一句:“小鬟何意尚随身,宛转青丝手共分。”
- “小鬟”可能是指年轻女子的发饰。
- “何意尚随身”表示她的头发饰品仍然和她在一起。
- “宛转青丝手共分”描绘了她们共同分享头发饰品的情景,仿佛在彼此手中传递着某种情感和记忆。
- 第三十三、四十句:“金剪无声云委地,宝钗有梦燕依人。”
- “金剪无声云委地”可能是指她静静地躺在地上,没有发出声音,象征着她的平静和安详。
- “宝钗有梦燕依人”描述了她梦见燕子依偎在她身边的情景,暗示着她内心的温柔和依恋。
- 第四十一句:“扶携同向中山寺,改口人前唤师弟。”
- “扶携同向中山寺”表示她与家人一同前往中山寺。
- “改口人前唤师弟”表示她在寺庙里称呼自己的弟弟为师弟,表现出她的谦逊和尊敬。
- 第四十二、三十三句:“别与翻经起法名,庆光旧是闺中婢。”
- “别与翻经起法名”表示她与家人分别时为寺庙的僧人起法名。
- “庆光旧是闺中婢”可能是指她曾经在家中担任过侍女的角色,现在成为了僧人的新弟子。
- 第四十四、三十五句:“皓齿明眸两比丘,久拚生死等浮沤。”
- “皓齿明眸两比丘”形容她的外貌清秀端庄,如同出家的僧侣。
- “久拼生死等浮沤”表示她愿意为了信仰和解脱,放弃生命的轮回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