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县西催转粟,人少山空闻鬼哭。
一家丁壮尽从军,老稚扶携出茅屋。
朝行派米暮雇船,吏胥点名还索钱。
辘轳转縆出井底,西望提溪如到天。
麻阳至提溪,相去三百里。
一里四五滩,滩滩响流水。
一滩高五尺,积势殊未已。
南行之众三万馀,樵爨军装必由此。
小船装载才数石,船大装多行不得。
百夫并力上一滩,邪许声中骨应折。
前头又见奔涛泻,未到先愁泪流血。
脂膏已尽正输租,皮骨仅存犹应役。
君不见一军坐食万民劳,民气难苏士气骄。
虎符昨调思南戍,多少扬麾白日逃。
查慎行所作的《麻阳运船行》是一首反映清代麻阳县水上运输情况的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当时水上运输的繁忙场景,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诗中“麻阳县西催转粟,人少山空闻鬼哭。”表达了战争带来的人口流失与荒凉景象。这一句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展示了战争对当地居民生活的极大影响。在“一家丁壮尽从军,老稚扶携出茅屋”中,诗人展现了战争迫使许多家庭不得不离开家园。这种描述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它对平民生活的冲击。
“朝行派米暮雇船,吏胥点名还索钱。”揭示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矛盾。政府虽然发放粮食,但仍需通过强制征召劳动力来满足运输需求,这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反映了社会资源的紧张。
诗中的“辘轳转𫄠出井底,西望提溪如到天。”则通过象征性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眷恋。尽管身处战争和劳役之中,诗人仍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种对比突出了战争对人民精神层面的影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无奈而深沉的哀愁。
《麻阳运船行》不仅描绘了战时社会的面貌,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触动了读者的心弦。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一个被战乱蹂躏却又坚韧不拔的麻阳县的社会现实,让后人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