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公安界,榛莽遥刺天。
百里皆战场,废灶依颓垣。
岂惟人踪灭,鸦鹊俱高鶱。
但闻水中凫,拍拍绕我船。
朝来望沣阳,稍稍见疏烟。
晚泊得墟落,潬沙水洄沿。
天风鸣枯杨,众鸟巢枝颠。
居民八九家,其下自名村。
野火烧黄茆,瘦牛皮仅存。
姻亲儿女舍,相对篱无樊。
我前揖老父,款曲使尽言。
云自南北争,兵火六七年。
初来尚易支,㪷米换佰钱。
去秋忽苦旱,谷价十倍前。
朝市有推移,世业誓不迁。
况闻江南北,兵荒远袤延。
逋逃等无地,旅仆谁哀怜。
我感此语真,欷歔泪流泉。
有生际仳𠌯,朝夕计孰全。
悠悠逐徒御,即事思田园。

白杨堤晚泊

客行公安界,榛莽遥刺天。

百里皆战场,废灶依颓垣。

岂惟人踪灭,鸦鹊俱高鶱。

但闻水中凫,拍拍绕我船。

朝来望沣阳,稍稍见疏烟。

晚泊得墟落,潬沙水洄沿。

天风鸣枯杨,众鸟巢枝颠。

居民八九家,其下自名村。

野火烧黄茆,瘦牛皮仅存。

姻亲儿女舍,相对篱无樊。

我前揖老父,款曲使尽言。

云自南北争,兵火六七年。

初来尚易支,㪷米换佰钱。

去秋忽苦旱,谷价十倍前。

朝市有推移,世业誓不迁。

况闻江南北,兵荒远袤延。

逋逃等无地,旅仆谁哀怜。

我感此语真,欷歔泪流泉。

赏析:

《白杨堤晚泊》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公元759年(唐肃宗至德二年)秋天,时杜甫在湖北公安县一带流浪,途经白杨堤,即景抒怀而作。诗中描写了白杨树、荒废的村庄、被烧毁的茅草屋以及战乱造成的人民生活困境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