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开浑沌得玲珑,片石居然绝塞雄。
地肺想从岩窦入,天台信有石梁通。
风云嘘吸千寻表,日月回环一窍中。
莫怪经过屡回望,佳名却与故山同。
玲珑山上的石洞,是天然生成的。
山石被凿开后,居然有雄壮的气势。
据说地肺可以通到山中深处,天台也有石桥相连。
山峰云雾缭绕,日月星辰都从山顶穿过。
我不禁多次回头望着它,它的美景也和故山一样。
凿开浑沌得玲珑,片石居然绝塞雄。
地肺想从岩窦入,天台信有石梁通。
风云嘘吸千寻表,日月回环一窍中。
莫怪经过屡回望,佳名却与故山同。
玲珑山上的石洞,是天然生成的。
山石被凿开后,居然有雄壮的气势。
据说地肺可以通到山中深处,天台也有石桥相连。
山峰云雾缭绕,日月星辰都从山顶穿过。
我不禁多次回头望着它,它的美景也和故山一样。
【注释】 沔阳道中喜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为江陵县令时。沔阳,即今属湖北荆州地区一带的汉水北岸地带,古称沔州、汉阳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沔阳县(今湖北省仙桃市)作官时的喜雨之作。 一枕凉侵被: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到枕头上凉气袭人。一枕,枕头;凉侵被,指枕头冷。 朝来得晏眠:早晨睡得迟了,所以醒来得晚。晏,晚。 江清收潦后:雨水把江水冲得十分清澈。 风劲挂帆前:大风刮起,船帆迎着风张开。 宿雨才如露
【注释】 设险凭全楚:设险,设置险阻;凭,倚仗、凭借;楚,指湖北的古国名。 江防:长江的防线。 郭:指外城或城墙。 独客:独自的客人。 天阔星如坠:形容天高云低,星星像要掉落下来一样。 惨澹:凄凉黯淡的样子。 【赏析】 蕲州道中 这是一首七律。此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时为安史叛乱后第二年,是诗人避乱在蕲州(今属湖北)道中的即景抒怀之作。 第一句“设险凭全楚”,是说作者以自己的智慧和胆略
以下是对这首诗《荆州杂诗六首·其六》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南郡风流地,雄藩毂久推。 梨花前队拥,红粉后车来。 马酒分獐饫,狐裘逐兔回。 明明军令在,蜀道几时开。 注释: 1. 南郡:指的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地区,古代称为南郡。 2. 雄藩:指的是强大的藩镇,即地方上的豪强势力。 3. 毂(gǔ):古时车轮中心的转轴部分,这里比喻地方势力的中心。 4. 前队拥:指前面的军队或官员拥簇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语言、技巧、思想情感及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选项确定答题的方向是内容、语言、技巧还是思想情感。 此诗的首句“三户亡秦谶”中的“三户”指的是项羽的部下英布、蒲将军和黥布三家。“亡”字在这里有“灭亡、消灭”之意,而“亡秦谶”是指预言秦朝灭亡的谶语。次句中“孤军覆楚师”的“孤军”指刘邦所率的起义军
诗句释义与赏析: 注释: 1. 中山存后裔:意指在乱世中,仍有人能保持对中山国(或某一家族、势力)的忠诚和记忆。 2. 失路亦依刘:意指即便身处困境或失去方向,也仍旧选择依赖或支持刘姓(可能指刘备或类似身份的人物)。 3. 大局分三国:意指当时的局势被分成了三股势力,各自为政。 4. 深心借一州:意指尽管整体形势复杂,但仍有个人(或某个团体)希望从中找到立足之地,即“一州”。 5.
荆州杂诗六首 其一 【注释】: 要害西南最:要害之地,在西南。要害,指战略要地。 乾坤百战馀:乾坤,天地之间。百战馀,指经历了无数战斗。 孤城还矢石,陈迹遂丘墟:孤城,指被围困的城池。 陈迹,指曾经存在的痕迹和遗迹。 丘墟,山丘废墟。 白日吹笳外,枯风落木初:白日,指白昼。 笳,即胡笳,古代管乐器。白日,指白天。 枯风,指秋天的风。 落木,指落叶。 暂来戎马地,惭愧得安居:戎马,指战争。 安居
【注释】 游燕不果乃作楚行:燕国不能成行,于是写下楚行。 北道:指北方的道路。南辕北辙:本应往南走而却往北走的比喻。 一门初约变:当初与某人约定好了,结果变化了。 岐路独行多:岔路上独自行走的多。 弹筝客:弹奏筝曲的歌者。击楫歌:敲着船桨而唱起歌曲。 田舍好:田园生活的愉快。 也知:明白。 壮志恐蹉跎:有远大的抱负却担心自己被耽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仕途不得志时所作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赏析诗句的内容和作用,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赏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五点是常规的考点。解答此题时,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然后依据对诗歌的理解,从炼字、手法、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 (1) “一枝开异域,独秀殿群芳”:一枝花独自在异国他乡开放,独自盛开于群芳之中,突出了梅花的傲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2)
【注释】 1.季叔:作者的堂弟名季,排行第四。 2.荆州:今湖北江陵。 3.会合期难定:指与堂弟相见的日期难确定。 4.苍茫:迷惘。 5.烽烟:这里指战事。 6.地满:到处都是。 7.书疏:书信。 8.薄宦:微官。 9.驱策:驱使、驱使车马。 10.去留:离开和留下,指离别。 11.荆南:即荆门、荆山南边,这里借指荆州。 12.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 【赏析】 这是一首写久别重逢之情的诗
【注释】 梁元:指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时,荆州为重镇。称兵:起兵叛乱或割据一方。方士:方术之士。这里指迷信方术的人。干戈:兵器。弟兄:同辈人。戎衣:军服,借指军队。讲殿:讲武之殿。诗句:诗歌。巡城:巡历城中。世乱:乱世。文:诗。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人的诗。全诗以“祸福”开篇,指出梁武帝萧衍虽然在荆州重镇称兵叛乱,但在朝廷之上,却仍能安享太平,享受着方士、方术之士带来的“祸福”。而诗人自己
道旁冢: - 道旁,指路边。 - 冢,坟墓。 译文: 路旁的古墓 衰草蔓延接近土城,白碑相对望两坟茔。 当初战马裹尸同葬时,今日牛眠之地总平。 野火漫延使荆棘长,边塞农田并缺少子孙耕。 有知者定会笑曹瞒拙劣,欲刻征西占墓名。 注释: - 道旁:路旁,路边。 - 冢:坟墓。 - 荒茔:无人问津的坟墓。 - 当时:指过去。 - 马革尸同裹:用马皮包裹尸体。 - 牛眠地总平:牛在地下休息。
重阳日度木伦喀喇沁 乱山高下入围场,掠面西风似弩强。 马足声乾千涧叶,雁群寒警一裘霜。 登临岂必皆吾土,今古闲消几夕阳。 记取题糕重九节,燎毛燔肉共分獐。 译文: 重阳节时渡过木伦喀喇沁 乱山高低围成军营,掠过脸颊的西风吹得如箭一般猛烈。 马蹄踏过干枯的溪水,落叶随风飞舞;大雁感受到寒冷,鸣叫警告同伴加厚羽毛防寒。 登高远望未必都是我们的土地,古今多少英雄人物在夕阳中销声匿迹。 记得重阳节那天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要借助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对整首诗进行综合赏析。“发波罗火屯”是第一联,写诗人从发波罗火屯到达蓝旗营的路途。“剑分一岭隔西东”,写山势如剑,将一岭分为东西两半,山高路陡,十分艰险。“半月风光迥不同”,写经过半天行程后景色大变,夕阳西下,月出东方,一片清朗明朗的月光映照在山岭上。“沙碛人归黄落后,山家烟起翠微中”
【注】“木克”指“木石相克”,即“木石不相投”。 带:山名。西:向西。苦寒乡:极冷的地方。黍谷:指禾苗。砂床:指石床。波痕:指水的痕迹。 消尽:完全消除。 解衣盘礴:原指脱去衣服,倚靠在石头上休息,这里指在清凉的地方休息。 赏析: 首句中的“木克”是指“木石相克”,即“木石不相投”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向西行走十八里后到达山下,发现了汤泉。这里的“木克”可以理解为“山石克制”
诗句如下: 一时祖帐尽名流,才子同朝挽不留。 译文:一时间,所有的宾客都聚集在一起,都是名流雅士,他们共同挽留我,不让我离去。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宴会上的场景,所有的宾客都是名流雅士,他们共同挽留我,不让我离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社交场面,展现了诗人与名流雅士们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诗句解释 1. 座主总宪吴公请假旋里恭赋四律寄送(其三):这是第四首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吴公的敬意和祝福。 2. 诏恩暂许憩林闾:诏恩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暂许是暂时允许的意思,憩林闾是指休息在林间小屋内。 3. 不比寻常赋遂初:不比寻常是指不同于平常的事情,赋遂初是指结束一段工作或学习,返回家中开始新的阶段。 4. 别路人皆期健饭:别路是指离别的道路,期健饭是指期待健康的饮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