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声中岁偪除,督催诗债甚追呼。
不徇俗好头今白,自去名心胆更觕。
耐冷且来寻笔研,消闲差觉胜摴蒱。
此中甘苦何人识,岂独雕虫悔壮夫。
【注释】:
岁寒杂感十首 其十:岁寒,即冬天,指诗人的年岁。岁寒杂感,即在严寒季节中所作的诗。杂感,泛指各种感想。
剥啄声中岁逼除,督催诗债甚追呼。
在寒冷的时节,催促着写诗。
不徇俗好头今白,自去名心胆更觕。
为了不迎合世俗的喜好,头发已经变白。
耐冷且来寻笔研,消闲差觉胜摴蒱。
在寒冷的环境中,寻找写作的乐趣,消磨闲暇时光。
此中甘苦何人识,岂独雕虫悔壮夫。
这其中的甘苦,又有谁能理解?难道只有诗人自己后悔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表达了对名利看淡、珍惜时间的观念。
首句“剥啄声中岁逼除”,描绘了冬日寒冷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增长的感叹。诗人用“剥啄声”来比喻外界的催促和内心的压力,形象地表达了他在寒冬中努力写作的情景。
第二句“督催诗债甚追呼”,进一步强调了外界的压力,诗人被不断地催促着完成诗歌的创作,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压力。
第三句“不徇俗好头今白”,则是诗人对自己选择的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他不愿意迎合世俗的喜好,宁愿白发苍苍地坚持自己的选择。这里的“今白”一词,既是指头发变白,也是指人生的无奈。
第四句“自去名心胆更觕”,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再被名利所束缚,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这里的“名心”和“胆”都是比喻,分别指代名利之心和勇气之心。
第五句“耐冷且来寻笔研”,是说在寒冷的环境中,诗人找到了写作的乐趣。这里的“耐冷”和“寻笔研”都是形容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毅力。
第六句“消闲差觉胜摴蒱”,则是一种更高级的自我修养和享受。在这里,诗人将休闲娱乐与学问相比,认为虽然不如赌博的刺激,但也能达到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满足。
最后一句“此中甘苦谁人识”,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只有他自己能够理解和体会。这里的“甘苦”和“谁人识”都是指代诗人的感受和体验。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他既不想追求名利,也不想放弃学问和才华。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活。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