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正变溯源流,今古何殊貉一丘。
稊米太仓虽见录,遗珠沧海讵胜收。
斑窥半豹难为管,腋萃千狐始是裘。
好与风骚搜累代,他时文选续名楼。

注释:谁将正变溯源流,今古何殊貉一丘。

稊米太仓虽见录,遗珠沧海讵胜收。

斑窥半豹难为管,腋萃千狐始是裘。

好与风骚搜累代,他时文选续名楼。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斑窥半豹”为喻,借指自己的诗歌创作。全诗通过对各种事物的象征和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思考。

首句“谁将正变溯源流”,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谁能找出正变的根源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通过“今古何殊貉一丘”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古今变化无常的感慨。这里的“貉一丘”指的是貉(一种动物)和狐狸(一种动物)混在一起,无法分辨,暗喻了古今之间的区别。

第二句“稊米太仓虽见录”,诗人提到了稊米(一种植物种子)和太仓(古代的一种粮仓)虽然被记录在案,但是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它们的全部价值。这里的“见录”指的是被记录下来,而“遗珠”则是指被遗漏的珍珠。诗人通过这两个比喻,表达了对于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第三句“遗珠沧海讵胜收”,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即使像珍珠一样珍贵的事物,也往往被大海淹没,难以被发现。这里的“遗珠”指的是被遗弃的珍珠,而“沧海”则是指大海。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于真正有价值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第四句“斑窥半豹难为管”,诗人用“斑窥半豹”作为比喻,表达自己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这里的“半豹”指的是只看到一半的豹子,而“难为管”则是说很难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理解。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在认识事物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第五句“腋萃千狐始是裘”,诗人再次使用“腋萃千狐”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事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这里的“裘”指的是用狐狸腋下的皮毛制成的衣物,而“千狐”则是指大量的狐狸。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尾句“好与风骚搜累代”,诗人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愿望。他要用自己的诗歌去搜寻那些被遗忘、被埋没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以此来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这里的“风骚”指的是诗歌和文学,而“搜累代”则是要追溯到历代。诗人通过这个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创作的追求和思考。他强调了对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的珍视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认识的困难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地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