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西来太驿骚,乱帆衔尾上千艘。
戍旗不动方传箭,秋水初平尚满槽。
树豁忽疑遥岸尽,天长不觉远山高。
民间疾苦原难悉,移粟徒烦睿虑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发彭泽纪事和恒斋”,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从形式上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主旨来赏析。
本诗是一首纪行诗,通过描写沿途所见所感的景物,抒发诗人在任上关心民瘼、忧国忧民的情怀。
“吴楚西来太驿骚”,首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吴”“楚”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西”指西边。“太驿”即驿站,“太”字有夸张的意味,说明此地为交通要冲。“太驿”,泛指驿舍。这里指作者任江西观察使时的驻地。“骚”指骚客,诗人自比为骚客。诗人来到任所后,便开始写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第二联写景抒情。“乱帆衔尾上千艘”,意思是说江面上船只很多,帆樯交错,一片繁忙景象。“戍旗不动方传箭”,意思是说守卫边疆的士兵没有动,他们正在向敌船放箭。“秋水初平尚满槽”,意思是说秋天的水刚刚涨平,水位还没有下降到原来的高度。此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紧张的战场图,表现了守边士兵英勇善战、不惧强敌的精神。“树豁忽疑遥岸尽”,意思是说树林忽然之间好像看不到尽头了,意思是说树林里的景象忽然之间好像看不到头了。“天长不觉远山高”,意思是说天长得无边无际,连远处的山都看不见了。这两句写景,表现了诗人对战争形势的担忧和忧虑。
第三联写景抒情。“民间疾苦原难悉,移粟徒烦睿虑劳”,意思是说民间疾苦难以全部了解,只是徒然地麻烦朝廷。诗人认为百姓疾苦不可胜言,但朝廷却无暇顾及此事,因此才移粟给百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心情和愿望,也反映了当时国家财政困难的局面。
这首诗是诗人赴九江时所作。前两联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紧张的战场图,表现了守边士兵英勇善战、不惧强敌的精神。后两联抒情,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心情和愿望,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国家财政困难的局面。整首诗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简练有力。
【答案】
吴楚西来太驿骚。乱帆衔尾上千艘。戍旗不动方传箭,秋水初平尚满槽。树豁忽疑遥岸尽,天长不觉远山高。民间疾苦原难悉。移粟徒烦睿虑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