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烟霞笑未掸,欲随翡翠竟巢南。
笔因兴到诗情淡,嗜与年深石性谙。
圭璧方圆形总肖,龙蛇蟠攫力谁堪。
两都宾主如相见,淬莹才锋出健谈。
曹希文以端砚诗四章索和即叠原韵 其三
岩洞烟霞笑未掸,欲随翡翠竟巢南。
笔因兴到诗情淡,嗜与年深石性谙。
圭璧方圆形总肖,龙蛇蟠攫力谁堪。
两都宾主如相见,淬莹才锋出健谈。
注释:
- 岩洞:指砚台的石质表面,有山形、洞穴等图案。
- 烟霞:砚台表面的水渍、斑点。
- 笑未掸:形容砚台表面的花纹清晰可见,仿佛在笑。
- 翡翠:一种绿色的玉石。
- 巢南:比喻翡翠鸟栖息的地方。
- 笔因兴到诗情淡:形容用砚台时,笔随着心情而变化,使得诗歌情感变得平淡。
- 嗜与年深石性谙:形容长时间使用石质的砚台,使对它的质地有了深刻的了解。
- 圭璧方圆形总肖:圭璧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玉器,方形圆形,与砚台的形状相似。
- 龙蛇蟠攫力谁堪:形容砚台上的龙蛇图案生动有力。
- 两都宾主如相见:指砚台与文人墨客的关系如同宾客与主人一样亲密。
- 淬莹才锋出健谈:意思是砚台磨砺了文人的才情,使得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出口成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砚台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对砚台的赞美,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
首联“岩洞烟霞笑未掸,欲随翡翠竟巢南。”描绘了砚台表面的山形、洞穴等图案,仿佛在笑。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砚台以生动的形象。
颔联“笔因兴到诗情淡,嗜与年深石性谙。”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砚台的使用感受。当笔随心动时,诗歌的情感变得平淡;而长时间使用砚台,使得对它的质地有了深刻的了解。这里的“嗜与年深”指的是作者对砚台的喜爱之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颈联“圭璧方圆形总肖,龙蛇蟠攫力谁堪。”则是对砚台形状的描述。诗人将圭璧、方圆形与砚台的形状进行了比较,认为砚台的形状总与它们相似,展现了砚台的独特魅力。同时,“龙蛇蟠攫”则形象地描绘了砚台上的龙蛇图案,生动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尾联“两都宾主如相见,淬莹才锋出健谈。”则是对砚台与文人墨客关系的描述。砚台如同宾客一般陪伴着文人墨客,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而经过磨砺的砚台,则让文人墨客的才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里既有对砚台工艺的赞美,也有对文人才华的认可。
这首诗通过对砚台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文化和人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