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年供亿奈兵荒,谷贱伤农力莫偿。
地远舟车还络绎,时清图绘有流亡。
劳鱼未必忘喣沫,集雁何当稳稻粱。
十万人家君勿问,如今瘠土是三湘。
穷年供亿奈兵荒,谷贱伤农力莫偿。
地远舟车还络绎,时清图绘有流亡。
劳鱼未必忘喣沫,集雁何当稳稻粱。
十万人家君勿问,如今瘠土是三湘。
解析:
- 诗篇解读
- “穷年供亿奈兵荒”,描述了长期的供应战争导致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供亿”指提供物资和金钱,而“兵荒”则表明战争频繁,国家财政负担沉重。这里的“奈”表达无奈之情。
- “谷贱伤农力莫偿”,指出了因价格低廉导致农民受损,无法通过农业劳动获得应有的回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和对农民生计的严重影响。
- “地远舟车还络绎”,描述由于地区偏远,交通不便,即使有运输工具也无法有效缓解问题。这强调了地理位置对于物资流通的限制。
- “时清图绘有流亡”,说明在和平时期,虽然政府可能有所作为,但民众的生活状况并未根本好转。这反映了政治稳定与民生改善之间的矛盾。
- “劳鱼未必忘喣沫”,比喻即使是疲惫不堪的鱼,也不会忘记曾经被养育之恩。这里用鱼来象征人民,表达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人民仍然怀有感激之情。
- “集雁何当稳稻粱”,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祈愿。通过将希望寄托在聚集的雁群上,反映出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现象的依赖。
- “十万人家君勿问,如今瘠土是三湘”,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境,暗示着因为连年的战乱和饥荒,许多家庭已经变得贫瘠,只剩下三湘地区的土地还算肥沃。这种对比强烈地展示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 诗句注释
- 穷年供亿奈兵荒: 长期供应战争,造成国库空虚,难以维持正常运作。
- 谷贱伤农力莫偿: 粮食低价出售,农民辛苦劳作却得不到合理回报,生活困苦。
- 地远舟车还络绎: 交通不便,物资难以到达偏远地区,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时清图绘有流亡: 国家安定时期,人民依旧流离失所,生活艰辛。
- 劳鱼未必忘喣沫: 尽管疲惫,鱼仍不忘养育之恩,比喻人民虽受苦难,仍怀感恩之心。
- 集雁何当稳稻粱: 盼望聚集的雁能带来丰收的希望,寄托了对农业生产的希冀。
- 十万人家君勿问,如今瘠土是三湘: 描述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留下的只有贫瘠的土地。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背景的描述、对农民困境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感慨,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性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诗人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传达出深深的忧虑与同情。整首诗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警示,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关注民生,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