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此身何著,蠹书时复翻。
味应同菽粟,老岂废饔飧。
请益虚师友,流风觊子孙。
却惭更事久,多负古人言。
晓窗展卷有味乎昌黎吾老著读书之句辄成一律
舍此身何著,蠹书时复翻。
味应同菽粟,老岂废饔飧。
注释:
- 舍此身何著:放下这个身体做什么呢?著,指做事。
- 蠹书时复翻:常常翻看那些破旧的书。蠹,指蛀虫,这里指书籍。
- 味应同菽粟:味道应该和豆子的滋味相同。比喻读书能增长见识、明理,使人变得有学问。
- 老岂废饔飧:年纪大了难道就不吃一顿饭吗?比喻读书能使人不致于老无所为。
- 请益虚师友:向有学识的人请教,以增长自己的见识。请益,求教。虚师友,指有学问的人。
- 流风觊子孙:流传下来的优良风尚希望子孙能够继承。流风,好的风气,这里指读书的风气。觊,期望。
- 却惭更事久:惭愧的是经历的事情太多。却,表示转折。惭,惭愧。更事,经历的事情多。久,时间长。
- 多负古人言:辜负了古人的教诲。负,违背,违反。古人言,古人的话。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古代读书人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
“舍此身何著,蠹书时复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宁愿放弃其他的生活享受,也要沉迷于书籍之中,不断翻阅那些破旧的书籍。这里的“蠹”字形象地描绘了书籍被时间侵蚀的痕迹,也暗示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味应同菽粟,老岂废饔飧。”这句话进一步升华了作者对读书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读书的过程就像品味豆子的味道一样,虽然苦涩,但也能让人感到满足和快乐。同时,他也不否认年龄的增长会带来身体的变化,但他坚信,只要心中有知识的光芒照耀,就不会失去生活的尊严和价值。
“请益虚师友,流风觊子孙。”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有学识人的尊敬和向往。他希望能够向有学识的人请教,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同时,他也期待着优秀的文化传统能够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也能够享受到这些美好的成果。
“却惭更事久,多负古人言。”这句话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的遗憾和反思。他意识到自己在经历的事情太多了,可能已经忘记了许多古人的智慧和教诲。因此,他深感愧疚,认为自己辜负了古人的期望和自己的责任。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敬畏之情。它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价值观。